医院里的工作人员都清楚,导诊台是医疗机构的“第一印象”,这个位置看起来平凡,却要求工作人员具备出色的交流技巧和快速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但是,许多人对于导诊台工作人员的年龄有所困惑,究竟哪个年龄段的人担任这个职位最为恰当?我的一位朋友李姐的实践或许能为众人提供一些参考。
导医前台适合年轻人吗
李姐今年三十八岁,在三甲医院导诊台服务了十年整。去年医院区域扩大,重新招募了工作人员,人事部相中了几个刚毕业的女青年,她们个个外表靓丽、办事利索,却在试用阶段不断出现状况。
有一次,一位长者拿着挂号单,却找不到科室,一个小姑娘就指着路标告诉他“往上面走三层楼”。那位长者因为听力不太好,没听清楚,又问了两次,她竟然变得很烦躁,把声音提得更高了。这一情形正好被一位巡视的护理主管看到了,她当场指责那个小姑娘缺少体谅之心。李姐表示,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好几位年轻的同事经常抱怨“每天不停地解释太累”,或者“病号总是问些没必要的问题”。
35岁后还能做导医前台吗
今年春天,医院部署了新的智能医疗服务,包括自动登记设备和电子病历检索功能,管理层忧虑李姐这些资历较深的员工难以适应,于是将她调到支持部门,安排了一位刚入职场的二十四周岁的年轻女性接替她的岗位。
未曾料到,三个月后,导医台收到的投诉数量增加了三分之一。许多病号说,新来的工作人员虽然使用设备很行,可一旦碰到棘手问题就手忙脚乱。有一次,有个家属因为亲人突发心脏问题来寻求帮助,那个年轻姑娘却拿着登记簿让对方先填写个人资料,幸亏李姐刚好送文件经过,立刻推来轮椅开通了紧急救治路线导医前台年龄,才没酿成严重后果。
护士转导医前台需注意什么
事件过后,上级把李姐又派回了咨询台,那些向她求教的年轻职员,虽然偶尔还会出状况,但牢骚话却稀疏了。原因是李姐总在下班后领着他们去病房见习,遇到“带四个孩子乘高铁要买几张票”之类的实际问题咨询,她也都会细致地解释,并且告诉众人:“我们不只是做引导工作导医前台年龄,更是病患的‘过渡亲人’。”
如今这个部门制定了一项新要求,新来的员工需要跟随资深的同事工作六个月,主要目的不是熟悉工作步骤,而是培养一种敏锐的洞察力,通过观察病人的行动姿态来判定他们是否需要轮椅,根据他们的说话方式来识别情绪是否紧张,这些宝贵的实践技巧,比操作指南要有效得多。
上个月医疗机构评选“服务模范”,李姐以满票当选。她领奖时表示:“导诊台不只是简单的指示牌,岁月增长带来的不是不足,而是将患者视作亲人般的关怀。”这话让现场不少年轻同事感动落泪。其实每个职业都有其适合的年龄段,但真诚和阅历,永远比青春更有意义。如果你身边有同样恪尽职守的资深人员,不妨表达赞赏并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岁月沉淀的职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