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医院病人数量大幅上升,很多就诊者抱怨登记时像蒙着眼睛抽签,拿到诊断单后却不知道去哪里。我的朋友老张在一家大医院当五年引导员,最近半个月不断收到指责——因为他负责的楼层新加了三个专门看病的窗口,咨询台每天被拿着诊断单询问方向的人堵住,连续工作使他上周两次弄错了地方。
导医工作流程有哪些?
老张的每一天都在七点半左右展开,他首先会去工作地点导医工作流程,确认各个诊室的位置图有没有变动,然后把当天看病的医生和他们的工作时间,贴在咨询台容易被看到的地方,接着再检查自动取号机的信息是否已经更新。八点不到的时候,第一个来看病的人就拿着CT报告过来了,他问老张说:"医生,我做的这个片子显示腰部有状况,应该去哪个科室?"老张接过来,目光快速扫过,手指在表上弯了一下:"骨科的张主任今天看诊,在302诊室,沿着走廊走到最尽头,右边就是。"
导医如何快速分流患者?
上周三上午十点,导诊台附近聚集了大量人,队伍变得很长。有位家属捂着肚子,强行挤到队伍前面,声称:"我的母亲疼痛难忍,无法站立了!"老张看到他手中的B超单上写着"疑似急性阑尾炎",立刻把轮椅推了过来:"你跟我来,我们走急诊那边。"他同时用对讲机通知护士,让她们准备平车导医工作流程,很快就把病人送到了急救室。这种紧急状况每个月都会碰上好几次,他上衣口袋里一直放有科室的联系方式,联系方式的背面还画着每栋楼的快捷通道。
导医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上月省卫健委人员曾进行突击检查,伪装成病人的调查人员特意拿着中医科的挂号单询问耳鼻喉科的位置。老张没有直接指引方向,而是反问对方:"您的喉咙是不是感到不适?"了解到对方一直觉得喉咙里像有东西堵着,他建议先去耳鼻喉科做喉镜检查,以排除身体构造上的问题,之后再考虑采用中医方法进行调理。这件事记在了表扬的文件里,同事们都笑他问得像侦探,他反而拿出桌上的《临床常见症状鉴别手册》解释说,前段时间医院确实见过类似情况,起初当作咽炎处理了半个月,后来才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
导医工作如何应对突发情况?
前些日子"杨柳"台风上岸期间,预约了检查的李阿姨冒雨赶往医院,手中的检查单被雨水浸湿导致字迹不清。老张拿来椅子让她先晾干雨水,又从柜子里找出塑料袋盖在登记表上:"您不用着急,我帮您在自动设备上重新打印一张。"协助老人重新录入信息时,注意到其血压数值超出正常范围,便在健康检查表上附上纸条:主张测量血压之后再进行需要空腹的项目,旁边的区域有饮水设施可以适量补充水分。那天导诊台增添了一个竹篮,里面装着调节血压的药物使用指南和红糖水,这些都是针对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而准备的。
医院走廊添置了一台智能导诊设备,老张尝试用声音唤醒它,"请指引心血管内科的方向。"但机器人在头颈外科区域反复打转。他不禁发笑,"看来还得人工引导。"记得昨晚加班时,有个手持大学录取书的男孩前来复查,他紧握着"拄拐少年已离世"的报纸边角,含泪询问:"医生,我能否按时返校?"老张用手指碰了碰他的胳膊,说咱们先去检查一下,你的主管医生特意开了时间。月光洒在两个人身上,引导台那边灯还亮着,已经过了很晚的点儿。
老张教徒弟时经常强调,引导病人不是随便说说方向,而是要将自己看作病人的第一个观察者。如果你在医院碰到过令人感动的引导人员,欢迎在留言区讲述你的故事,同时可以点击喜欢,帮助这份职业的善意传递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