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常有朋友询问,从事导医工作具体需要哪些条件。恰巧我的发小刘上个月在社区医院正式成为导医,今天我就分享下他这段从遇到困难到最终就业的详细过程,内容非常实用,打算从事这个职业的人一定要认真阅读。
大刘以前做的活儿数量不少,不过大多是临时性的零工,每天的收入很不稳定,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他性格很随和,也喜欢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去年夏天天气特别热的时候,媒体上经常播出相关信息男子眼球被炸破 夏天很多人在用它有个案例,涉及有人因使用不达标驱蚊产品导致不良后果,他了解后感慨道:真希望医院入口处有位工作人员能预先传授些关于安全看病的注意事项。他这番话刚说出口,自己就先露出惊喜的神色——难道导诊人员不正是做这个的吗?既能帮助他人,又能获得一份安稳的职位,这正符合他的心愿!于是他在当月便解除了兼职工作,下定决心要从事导医这个职业。
导医需要什么资格?大刘起初也感到困惑。他先去了家附近的正规医院询问,但分诊处的护士没抬头回应:必须具备基本医学常识,否则无法回答病人挂哪个科室的问题。他随后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到导医资格没有全国性的统一考试,不过业内通常认为需要满足一些基本要求。他据此列出了要点:需要掌握医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应对突发状况,或许还必须持有健康证明。这张清单公布之后,他内心更加不安,毕竟高中毕业他就不再翻阅书本,医学方面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
导医要学医学知识吗?可以办到。老刘下决心参加了一个网络上的“医学入门知识快训课”,每个晚上都在读《人体构造基础讲义》和《常见病症表现区分》,读得脑袋发胀。就说上个月十五日,他一直念书到后半夜两点导医需要什么资格导医需要什么资格,盯着“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不同”的清单发愣,猛地一拍大腿——白天在医院实习时,有位老奶奶说脑袋疼想挂神经科,他吞吞吐吐没敢搭腔,此刻才搞懂,脑袋疼伴随发烧或许该去内科,脑袋疼伴随恶心、手脚没知觉就需警惕神经内科,要是摔得头破血流那便是神经外科的事了。掌握这些实际内容,他才开始略微觉得有底气。
光有理论还不行,还得会练 导医沟通技巧大刘在辅导班碰到了几个志趣相投的人,他们成立了一个“模拟引导服务团队”,每个周六在广场上设置临时服务点进行实践。有一次他扮演接待一位听力有障碍的老人,由于声音太大惹来路人侧目,之后他懂得了要靠近对方并放慢说话的节奏,同时加上手势辅助,结果那位老人竟然完全理解了他的意思。还有一次,碰上一个性子急的男士,因为排队的队伍太长而有些不耐烦,情绪激动,大刘记起老师教导的“先理解再处理”,连忙递上一杯水,说道:“这位先生,您别着急,天气炎热容易让人心烦,我明白您在等待时感到不舒服,我帮您看看队伍前方还有多少人,如果确实很着急,我们可以看看是否能够申请提前接受服务。”那位男士的怒气很快平息了许多,这些实际操作的经历,比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要有效得多。
今年三月,大刘得知离家三个地铁站远的幸福路社区医院在招聘导医,他立刻提交了申请材料。面试时,院长问他一个问题:如果一位家长带着多个孩子前来就诊,医院座位不够用,家长因此非常焦虑并且哭泣,你会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大刘回想起之前观察到的一件事。带4名儿童坐高铁到底需要买几张票这则报道谈到“小孩至上”的宗旨,他立刻想到:“我需要先向医疗台借几把可折叠的椅子,接着帮家长把最沉重的包裹运到储物柜,然后找些小东西让孩子玩,另外用手机帮她查询还有多长时间轮到,让她不必焦虑。” 领导表示赞同,随后又询问了几个关于常见病症如何进行初步判断的问题,他都能准确回答。一周后,录取电话来了,大刘手都抖了——他真的成导医了!
大刘上班已经接近一个月了,他每天身穿水绿色马甲,在门诊大厅活动,指导老人使用自助挂号设备,向孕妇说明产检步骤,碰到感冒发烧的人就告诫:"近期流感高发,务必佩戴口罩,避免接触门把手后触摸眼睛。"上周一位阿姨找不到超声科,他全程搀扶到电梯处,阿姨握着他的手感叹:"你这年轻人,体贴程度胜过我的儿子。"大刘返家后给我拨了电话,语气中透着愉悦,他提到,作为普通人,若能运用自身掌握的技能去帮助他人,那种感受,确实令人心安。
因此,如果打算从事导诊工作,不要被“资质”这两个字阻挡。医学常识能够学习,交流能力可以锻炼,关键是要有助人为乐的意愿。倘若你和大刘一样充满热忱,不妨行动起来——也许下一个在医院里展现价值的,正巧是你!觉得内容有帮助的读者,请不要忘记点赞、评论、收藏有相关引导服务经验的人,也请在留言区留言,好让那些打算从事这个行业的新人,能够少经历些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