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小李从事医疗相关职业,在一家等级较高的医院负责引导就诊。她常常在医院入口处显得很有活力,用亲切的口吻告诉患者如何去挂号,我对此感到十分钦佩。
去年冬天某个清晨,大理落了层薄薄的寒霜。小李像往常一样七点来到医院,却在门口见到一位茫然无措的老人。老人走路不方便,手里提着不少检查单,说话时带着明显的外地口音。小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帮老人弄清楚要去的科室,又亲自把他送到电梯那儿。
导医台工作的艰辛与温暖
事实上,从事导医这个职业非常劳累。小李向我透露,她每天要站立八个小时,解答相同的问题常常要重复上百次。遇到挂号不顺利的人时,有些人会变得很没耐心,不过她总是很温和地说明情况。最让她觉得温暖的是,一些经常来看病的老年患者会记住她的称呼,特意跑来和她说说话。
8月时看到大理通报"8岁男童在苍山走失遇难"小李得知这个情况后,心情非常低落。她认为,负责引导就诊的人员,不仅需要充当向导,还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察觉潜在的风险。因此赞美导医的句子,她自告奋勇地报名参加了医疗机构安排的紧急救治学习,并且对服务台上的急救用品进行了彻底的检查和归置。
导医台的爱心小故事
最让小李记忆深刻的,是一位从佛山转院来的疑难病症患者。因为佛山新增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08例,家属们心情十分沉重。小李把看病的步骤讲得很清楚,并且每天记下检查的安排,病人最终特地写了感谢信。
小李做这份普通工作,总是提供熟练的服务赞美导医的句子,也总是面带诚恳的笑容,照看每个病患看病的全过程。她常说,用自己周到的照料,来换取病患的放心——这既是她最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导医工作最贴切的写照。
此刻阅读此文的你,可曾在医疗机构碰到过这样令人感动的工作人员?不妨在留言区讲述你的经历,向那些辛勤奉献的医护工作者表达敬意,并传递这份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