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和老同学李姐聚餐,她谈起在社区医院担任导医的经历门诊导医工作职责,感受颇深。这份工作并非仅仅是指引方向那么简单,而是医务系统的重要窗口。特别是近期北京持续遭遇强降雨,门诊量大幅增加,李姐的工作压力明显增大。
门诊导医工作职责的具体内容
李姐每天早上七点二十上班,立刻就要变成多面手:先看看挂号系统是否正常,再把宣传册子归拢整齐,同时把轮椅和担架准备好,还要把医院里四十多个科室的医生上班时间记在心上。最让她费劲的是接待病人,得把那些只说头疼脑热的人准确送到该去的部门,"跟送快递的分拣中心差不多"她自嘲道。
暴雨天导医遭遇的突发状况(结合热点"雨天出行怎样'避雷'")
7月12日北京下了一场罕见的暴雨,李姐遇到一位独自居住的老人,冒着雨来复诊慢性病。地面非常湿滑,她一直扶着老人的胳膊,帮他行走,自己的白大褂全湿透了。就在这时,导医台的电话响个不停门诊导医工作职责,有人咨询雨天是否可以打疫苗,有人报告摔倒受伤需要紧急指引,那天说的“注意地面湿”比她以前所有时候说的加起来都多。
导医台化解医患矛盾的技巧
李姐特别得意的是她处理过一起"孩子多买票"的矛盾,这个事件和"女子带四个孩子乘高铁被要求补三张票"事件有关联。有一次,一个家长带着两个孩子去挂号却被告知不行,李姐立刻指导对方用手机预约儿童专用的挂号通道,顺利解决了问题。她认为,服务对象时需要比他们自己多考虑一些,把挂号方面的规矩讲清楚,让他们容易理解。
李姐创建了二十多个包含病患的社交群组,手机相册里全是科室周边的短视频资料。她坦言这份职业类似医院的现场向导,既需要能应对繁杂事务,也要承受住烈日和暴雨的洗礼。读完她的经历,今后您就医时会不会主动向咨询台人员表达谢意?(发起交流)扩散开来,让更多人了解这些默默付出的幕后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