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听到我那当护士的表妹抱怨,护士长总是板着一张脸。一问之下,才知道之前科室里收治了一个患有高热惊厥的孩子。因为家属没有听清楚药房取药的流程,来回跑了三次。最后,还在走廊里大声吵闹,想要投诉。这时,我突然想起了住在闵行的发小陈哥。他在一家三甲医院担任导医已经五年了。今年春天,他差点因为“房主任哽咽呼吁大家不要买黄牛票”那条新闻而丢掉工作。
陈哥的办公位置就在门诊大厅最显眼的那块导诊台,每天早上七点半他准时到岗,迎接的是如同沙丁鱼罐头一般密集的人流。记得三月中旬的一个周三,他刚刚帮那位拄着拐杖的老爷子安排好了轮椅预约,突然,一位穿着呢子大衣的中年男子拉住了他的胳膊,焦急地问道:“特需专家的号怎么只剩下周五的了?我昨天在APP上还看到今天还有空余的!”陈哥打开了系统查看解释号源的实时更新,这时对方突然将手机重重地放在桌面上,屏幕上显示的是一张截图,那是黄牛在朋友圈里的交易记录——一个名为“加号代办”的账号公开标价2000元出售当天的专家号。
那天下午,总护理部突然进行了突击检查。督导师手持暗访视频询问:“为何不阻止患者购买黄牛票?”陈哥急得满头大汗导医痛,监控画面显示他确实只是提醒了“风险自负”。实际上,他心里很清楚,上个月就有一位肺癌患者在黄牛那里购买了假检查单,而且科室例会上还特别强调了要主动进行干预。然而,导诊台每天需要应对超过三百次的咨询,其中像“社保卡该插哪个位置”、“自助打印机出了故障”这类问题就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确实让人难以应付。
四月初迎来转机。那天他上夜班,协助骨折患者借用轮椅,经过急诊大厅时,看到身着制服的正在登记——那是参与“净网:网警查处编造中考分数线谣言者”专项行动的网安支队。他们深夜来到医院,目的是为了核实一位网络黄牛的就诊记录(此人通过伪造病历开具虚假证明)。陈哥灵机一动,悄悄拨打了报警电话,将积攒了半个月之久的黄牛QQ账号以及交易记录截图整理成压缩文件后发送了过去。
陈哥的导诊台上新添了一个蓝色的文件夹,里面装着他亲手绘制的流程图,左边详细展示了正规挂号流程的各个步骤,右边则附有网警提供的典型案例图片。记得上周我去医院复查时,看到他正指导进修护士练习沟通技巧,他指着穿白大褂的人说:“您瞧,这位可不是我们医院的——正规预约是不会让您先交定金的。”玻璃窗外,阳光正巧洒在新挂的警示牌上,那“抵制黄牛炒号”几个醒目的金字,因反光而显得格外温暖。
有人把导医比作医院的活地图,然而陈哥深知,他们更像急诊室的灭火器。他们每日既要接听咨询电话,又要安抚焦虑的家属,还要核查可疑人员,这就像在走钢丝的同时表演杂耍。然而,每当看到老人紧握手绘的路线图连声道谢,或是患者手持挽回损失的通知书送来锦旗,他都会觉得这份工作虽然琐碎,却如同四月清晨白大褂上那淡淡的玉兰花香导医痛,虽不起眼,却蕴含着治愈人心的力量。你们周围医院那些不起眼的导医,他们背后有哪些感人的故事?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同时,别忘了为那些默默守护着医者仁心的人们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