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医院导医如何用简短的话语安抚患者吗?我朋友陈姐上周在市中心医院门诊导医台的经历,或许能为同行们带来一些启示。她在那里工作了五年,遇到的紧急情况数不胜数,但上个月一位老人的求助,让她再次深刻体会到“说话要得体”的重要性。
导医接待怎么打破陌生感?
7月15号的上午九点多钟,正是门诊就诊的高峰时段。陈姐刚刚帮三位患者取好了号码,这时她发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在导医台周围徘徊。老人的头发已经花白,他手里紧紧握着一张皱巴巴的CT报告单,嘴唇多次想要说话却始终没能发出声音。陈姐还注意到,老人的裤脚上沾着泥点——因为那天驻马店刚刚经历了一场入汛以来的第一场大雨,尽管7月份的降水量只有6毫米,旱情刚刚得到缓解导医接待的话语,但路上还是有不少积水。
陈姐赶紧上前,对大爷说:“您先在这张椅子上休息一下。”她一边接过大爷手中的单子,一边放慢了说话的速度,“现在内科诊室里人挺多的,我帮您看一下预约的时间如何?”就在这时,她发现单子上的名字与医保卡上的信息不一致,老爷子顿时显得有些焦急:“这是给我老伴准备的!她现在走不动,正坐在楼下等着!”
候诊冲突怎么用话术化解?
话音刚落,一个戴着墨镜的男人突然挤了进来,他急促地说:“能不能快点?我时间很紧!”陈姐正要回应,老爷子却猛地站起身,手中的拐杖“咚”的一声重重地敲在地板上:“年轻人,就不能让一让吗?”眼见气氛紧张,陈姐赶紧扶老人坐下,然后转向墨镜男说:“您挂的是急诊外科吗?分诊台刚刚叫到32号,您现在过去还来得及。”男人匆匆离去后,她从抽屉中取出一片薄荷糖递给老人:“瞧这雨把路面都浇得湿滑,陪着老伴去看病确实挺不容易的。”
她这才留意到,老人的医疗保险卡适用于异地治疗。"别慌,"陈姐一边在系统中查找信息,一边说道,"河南省的医保系统去年已经实现了省内互通,我现在帮您绑定电子凭证,稍后您就可以在自助机上直接缴费了。对了,您方才提到您老伴行动不便?我们这里有免费的轮椅,我会让实习生小梁帮忙推着去接他。"
特殊需求怎么用细节打动?
把老夫妇安排进优先就诊室后,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十分钟。午休期间,陈姐拿出导医服务手册,意外地看到封面上写着之前培训时提到的话语:"尽量别说'我不知道',要多说'我来帮您'"。她回想起上周科室晨会上提到的关于"领取育儿补贴"的链接,当时还和同事开玩笑说现在骗术繁多,却没想到在应对患者焦虑的时候导医接待的话语,那些现成的沟通技巧差点派不上用场。
临近下班时分,那位老人特地送来了一袋野生红枣,他说:"我妻子交代,若非你言辞和善,她今天这病症恐怕难以治愈。"陈姐虽然推辞,最终还是接受了,目送着老人家的身影缓缓消失在走廊尽头,心中突然领悟到,真正的导医技巧并不在那些手册之中——正如房主任在激动地呼吁大家别购买黄牛票时所说的“将心比心”,将每一位前来求医的患者视作自己急于赶路的亲人,即便是再棘手的沟通难题,也会在“我来帮您”这句话中得以化解。
导医台宛如医院情绪变化的晴雨表,每日接待着形形色色的情绪。纵使沟通技巧再高超,也不及递上一杯温度适宜的热水,更不及在对方焦急时轻声安慰道:“别急,慢慢来。”若你身边有默默付出的医务工作者,不妨点赞并分享,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平凡岗位中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