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导诊人员如何妥善处理病患争执?我的朋友小林在市里最大医院导诊台工作了五年,上个月就用几句话平息了一起几乎要升级的冲突。事情发生在那个星期一的早晨,当时正值就诊高峰期。
新手导医怎么快速上手话术?
小林经常说,接待用语好比外科手术器械,运用得当可以挽救生命。去年刚来的实习人员小王,上班首日就因病人询问而不知所措。一位拿着挂号单的老年顾客在急诊室入口处抱怨:“网络预约怎么无效?这个程序太差劲!”小王结结巴巴说明网络挂号需要按时段操作,顿时涨红了脸。
小林连忙挨着大爷,轻声劝道:李大爷您不用着急,您预约的内科是八点到九点,可现在电子屏上显示还有三个加急号。如果您的血压没什么问题,咱们先去二楼喝点热水休息一下,那边有自助设备能查化验单。几句话就把大爷说动了,领他去了旁边的休息区。她后来指点小王,碰上性子急的人,应当先送上水,随后表明同乡关系,最终把决定权交给对方——询问对方是愿意立刻等候,还是她帮忙改到下午挂号,这种方法特别有效。
导医怎么应对重复提问?
上月二日情形格外紧张。清晨七点半,挂号处已人满为患。一位穿碎花布裙的女士举着挂号单高声询问:“孩子咳嗽已经三天了,哪个医生看这方面比较行?”小林话音未落,后面一位阿姨就急忙喊道:“麻烦再重复一遍,牙科在几层?”她还没来得及回答,旁边一位穿西装的男士又拍打台面:“缴费可以用支付宝吗?”
她额头渗出细汗,从口袋里掏出薄荷糖,先对大姐说:你看这个蓝色箭头,沿着它一直走,到了头往左转,那里是儿科导诊台,那边有专门负责初步检查的护理人员。她接着转身,给阿姨递上一张楼层示意图:中医科和口腔科都在三楼,不过要注意,看牙科得先在自动机器上领个排队号码。刚交给那位穿西装的男士一张缴费单页,忽然发现他外套口袋里有个奥特曼图案的书包——是上周带孩子来看皮肤问题的陈先生。宝宝今天没去皮肤科吗?上次开的药膏用完又出现红疹了?我刚问完,陈先生眼睛立刻发亮,说哎呀你竟然还记得我们家桐桐,就是药快用光了又起了红点,所以马上又带孩子过来看看。
这一行为使等候的人群感到十分放心,一位年长的女性主动为新来的病患指引方向,说:“别着急别着急,这姑娘记性非常好”。小林经常提到,反复询问问题并不可怕,记住老病患的昵称才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而且,在回应之前先称呼对方为“美女”或者“师傅”导医常用用语,比直接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疫情期间导医该注意啥?
去年四月那个时候特别难熬,一位阿姨没戴口罩就要挤进去打针,小林连忙阻止她,提醒阿姨口罩带子松了,说那边机器能自动售卖医用外科口罩,三块钱一包比药店还划算,但阿姨坚持说孙子在里面等着打针,执意要往里冲,护士长都出来说要叫保安了,小林突然笑着提起,上周二带孙子来打疫苗时,那孩子拉着她不让抱卡通气球的事。今天我若是发脾气,您就得戴上三层口罩做榜样奶奶,否则我可不管用,阿姨听了就忍不住笑了,她立刻接过来戴上,后来护士们都议论纷纷导医常用用语,说小林这招模仿长辈套话,简直跟安抚孩子一样管用。
小林指导的徒弟们已经熟练掌握了她归纳的“三步话术”:进入时先询问“是否需要检测体温”,面对投诉时回应“马上为您查询号码情况”,结束时必须强调“如有问题随时到咨询台寻求帮助”。上个季度她们所在部门的患者好评率显著提升,从82%跃升至96%,院长在会议中以此为例,称赞这些专业的咨询用语比使用心电图机更能让人感到放心。若有同行希望分享实际操作心得,可在评论区发表留言,小林承诺会一一回应~同时记得点个赞和收藏,或许将来家中老人就医时能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