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独自就医犯难?这群武汉人用声音搭起"就医导航"
那天下午,我正在整理病历,突然接到老张的电话。他声音哽咽,告诉我老王突发心脏病,他忙前忙后办理手续。缴费单填错了三次,预约检查要等到一周之后。他接着说:“要是再晚一点……”然后电话那头就没了声音。我挂断电话后,忽然想起,如果不是半年前那件事,我可能也会像他一样,是个一无所知的门外汉。
"秋老虎"肆虐时的急诊惊魂
去年八月,正值“秋老虎”最为凶猛的一天武汉风华导医电台,母亲突然感到右上腹部剧痛,脸色变得苍白。我们匆忙赶到医院,收费处却让人一头雾水——自助机操作不熟悉,人工窗口前却排起了长龙,墙上电子屏幕上不断滚动的专科名称仿佛是外星文字。我们紧握着预检单,凭借直觉挂了内科。等到轮到就诊时,医生敲击着桌子,叹息道:“这需要去看肝胆科!现在排队得等到明天。”
那天我穿梭于几栋楼之间,身上三件T恤都被汗水湿透,最终是护士在导诊台的易拉宝前提醒我:“你可以试试听‘武汉风华导医电台’,只要将收音机调至FM93.6频道即可。”按下收音机的一键播放键,播音员那清脆的声音仿佛是救命的稻草:“请前往急诊区域的电梯,上到三楼后向右转武汉风华导医电台,今天肝胆外科有加号的位置……”
看不见的"空中导诊员"
后来我方才得知,这个隐藏在电波中的团队里共有三十余人担任“声音导航员”。在每天早晚7点拨打他们的热线,总能听到键盘敲击声和翻阅纸质地图的沙沙声。记得有一次,我帮邻居李阿姨咨询关节置换的事宜,导诊员小王竟然能准确回忆起她上周询问过的糖尿病用药信息,"张爹爹推荐的利民药店位于门诊楼的西北门,步行大约需要2分15秒"。
去年重阳节的那场特别直播让我深受触动,电台邀请了九家三甲医院的职能科长依次上线,当话筒传到导诊台经验丰富的周姐手中时,她低声说道:"上周有一位听障老人举着写有'我要透析'的纸条站了一整晚,现在我们为特殊群体设立了绿色通道的暗号......"就在这时,电波中突然传来此起彼伏的翻书声,那是医生们正在急忙补印新的就诊指引。
收音机里的城市温度
每次陪同长辈去看病,我总会提前半小时打开收音机。FM93.6频道就像一位无形的知己,每天凌晨6点准时提醒骨科专家周三的特需门诊时间,雨天还会准确预报“心血管患者的就诊人数上升了30%”,甚至还能知道食堂哪个窗口煮了绿豆汤。上周我陪老张去复查,他在候诊区看到转播台的录音设备,低声说道:“这些人可比华佗还厉害,他们能隔着无线电诊断心脏病。”
手机导航能指引你到达目的地,而充满人情味的声音则能引领你找到心灵的归宿。重阳节即将来临,若你的父母需要医疗援助,何不尝试打开收音机?因为有些温馨的关怀,是那些可见的路标所无法传达的。
若你曾体会到武汉医疗服务中的温暖,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同时别忘了点赞,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声音中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