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是我的一位朋友,他在一家医院的后勤科室工作,是一位资深的老师傅。他的一生都与病房的床板和门诊的座椅为伴。然而,上个月,院长突然找上了他,提出要在新门诊楼设立导医台,并特地指名让他负责牵头。这让老张感到有些为难导医台制作,因为导医台的制作和普通家具可是大不相同。
老张在思考,新的导医台既要坚固耐用,又要让患者看起来感到舒心,使用起来便捷。于是,他先上楼去儿科病房看了看——这周新闻报道了一位家长嘴含输液管陪孩子做雾化的情景,作为父母,在带孩子就诊时已经够焦虑了,导医台千万不能给人家添乱。他并未急于着手绘图,而是拿着卷尺在大厅里静立了三天,细心地计数轮椅的经过次数,蹲下身来观察小朋友是否能触及咨询台,甚至连保洁阿姨拖地的路径也详尽地记录在了笔记本上。
医院采购部门催促得相当急迫,于是暗地里联系了据说价格更低的异地供应商。老张亲自到仓库检查了样品,发现不锈钢边缘锋利得刺手,键盘托盘也歪斜不正。他气愤地拍了拍桌子,说道:“如果这东西伤到了带孩子来的家长,我们承担得起这样的责任吗?你看,新闻里89岁的老艺术家都注重自己的仪态,我们医院的形象工程怎么能草率行事?”最终,他坚决地将样品退了回去。
老张真正开窍是在一个凌晨五点的时刻。那天,他在急诊室更换药物时,恰好目睹了护士推着急救车被旧导医台的拐角处阻挡。他顿时领悟到,导医台不仅仅用于接待导医台制作,在危急关头,它还应该是生命通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是,他回家后展开图纸重新设计,将台面降低了五公分,以便轮椅患者使用;还在圆弧角处加入了橡胶颗粒,甚至更换了静音的抽屉滑轨——"别像那个'奔驰亮证姐'一样,一点声响就慌乱不安。""老张跟学徒打趣道。
老张在木料运抵的那天,整夜都待在车间里。他挑选出带有树疤的木材,特意单独放置,打算制作一个小花台放置在咨询窗口。他说:“你瞧,新闻报道说幼儿园现在都不收保教费了,孩子们来打针本身就挺害怕的,放盆多肉植物能让他们感觉舒服一些。”他一边眯着眼睛打磨台面,一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木屑上,那光芒甚至比院长后来颁发的锦旗还要耀眼。
新导医台已经投入使用将近一个月了。前些日子我去就诊,恰好看到一位家长正趴在台面上给孩子换尿布,用那种木质surface wipe纸巾反复擦拭,竟然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老张背着手在巡视,那神气活现的样子,简直就像是当年嫁女儿一样得意。如果你也遇到了公共设施改造的情况,不妨去观察一下使用者的脚步落在哪里、手放在何处,这可比任何设计软件都要实用。觉得我说得在理,就点个赞让更多实干的手艺人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