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听到有人说医院就像“迷宫”,挂号缴费让人摸不着头脑,检查排队要耗上半天时间。我朋友老周在一家三甲医院担任导医已有6年,亲眼目睹了许多患者慌乱的场景——有的抱着孩子,在门诊楼里转得头晕眼花,有的手握加号单,不敢插队,急得直哭。今天,我就来讲讲他上个月遇到的两个棘手案例,顺便聊聊导医这个岗位需要扮演多少种角色。
导医得管患者的“救命地图”
上月十五日早上九点钟导医工作职责及内容,医院住院部的大厅里突然有人呼喊“快来救人”。老周急忙跑过去,发现一位老人捂着胸口,蹲在地上,脸色苍白如纸。老人的家属只顾着哭泣,手中紧紧抓着厚厚一沓检查单,却忘记携带就诊卡。
他指导同事推着轮椅,同时迅速询问:“患有糖尿病吗?最近在服用什么药物?”在询问的同时,他通过医院内部系统查到了老人的身份证信息,并在自助机上立刻补办了就诊卡。待将老人送入急诊的绿色通道后,老先生的女儿才惊讶地发现,老周竟然将散落在地上的CT片按照时间顺序整理成了册子。
我们就像是移动的指示牌,可有时还得扮演‘地图编辑’的角色。老周后来告诉我,导医台每天要应对超过200次询问路线的情况,内科诊室就细分成了消化、呼吸、内分泌等五个方向。若是遇到视力不佳的老人,我们还得亲自将他送到门口。
导医得会“情绪急救”太关键
上周二午后,天空突降暴雨。一位母亲怀抱发烧的孩子急匆匆地闯入医院。由于未能预约到专家号,她在导医台前情绪失控,放声大哭。“我等了两个小时!孩子都烧成这样了,你们难道不闻不问吗?”她将病历本狠狠地摔在桌子上,孩子吓得身体颤抖不已。
老周并未急于说明号源的情况,而是递过去一包纸巾,轻声说道:“孩子的眼镜都被泪水弄花了。儿科急诊那边全天候都有人值班,而且医生们都是副主任级别的,要不我现在帮你查询一下今天急诊医生的排班?”这番话让妈妈的情绪渐渐平复。后来才了解到,她一大早就从郊区乘坐了两个小时的公交车赶来,全身都湿透了。
老周后来私下里告诉我,就在上个月“胖东来招聘刑满释放人员”那事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他竟然遇到了一个刑满释放的人来咨询体检的具体步骤。那个人紧张地紧紧攥着出狱证明,老周按照常规流程引导了他,然后又特意补充道:“体检中心的电梯在左边,按3楼,人不多,不用排队等候。”
他们或许担心他人投来异样的目光,我直言不讳,多些真诚的话语,胜过一切。”老周语气轻松地说,然而我深知,他手机备忘录里记录着各式人群的交流技巧:对老年人应说“您请慢慢讲”,对年轻人则直接提供就诊二维码,遇到情绪激动的人,先递上一瓶水,再进行交谈。
导医还得懂“政策翻译”
上周四,医保系统进行了更新,许多老年人对于如何操作电子医保凭证感到困惑。其中一位老太太拿着存折前来缴费,坚称机器收取她的钱款有误。老周接过存折查看,发现上面显示的缴费记录还是2018年的。
他启动了国家医保服务平台的手机应用程序,耐心地指导老人进行人脸识别操作,一边操作一边解释:“您瞧,这里可以报销14种慢性病,不过您得先去五楼的医保办公室办理备案手续。就像您使用微信零钱一样,所有的钱都存放在电子钱包里。”老太太之后逢人便称赞,说这位小伙子比她孙子还要有耐心。
老周所在的科室里,年轻人也开始谈论起“花99元观看演唱会笑上两小时”的趣事,然而在闲暇之余,总有人刷到患者家属对医生的感激之情。就拿上次那位发烧孩子的母亲来说,她后来特意送来了自家种植的苹果导医工作职责及内容,并在卡片上写道:“感谢您,让我在医院里没有哭出声。”
归根结底,导医这份工作虽不需动手术刀,却需洞察人心。他们身处医疗服务的前沿,手中需持有医院地图,心中更需存有一本“人际交往手册”。下次若您踏入医院,见到身穿黄绿马甲的导医弯腰协助年长患者操作自助机,不妨道一声“谢谢”——他们或许刚刚帮助某人避免了误诊,或许在不经意间抚慰了患者失落的心情。这样的导医让人感到温暖的话语,别忘了点赞和收藏,同时提醒周围的人,若去医院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导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