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了解到小林的经历,觉得他的故事非常值得借鉴,所以想推荐给你。尤其是那些渴望投身医疗领域,并且希望所学专业与职业相匹配的年轻人,或许能从他的故事中找到一些启示。
小林在一家知名的三甲医院担任护士已有五年,但今年年初,她突然做出了转行的决定。这并非因为对目前的工作感到厌倦,而是因为家中的长辈们希望她能过上更稳定的生活。他们认为,女性长期在临床岗位上值夜班并不是一个长久的打算。于是,小林开始考虑转向行政岗位,尽管她投递了十几份简历,但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那段时间,她几乎每晚都要刷招聘网站到凌晨两点。上周三,她还向我抱怨说:“现在连导医的职位都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和三年工作经验了!”没想到转了个弯,那句话刚说完不久,她居然收到了市中心医院最新一届导医职位的通知。
医院导医招聘有哪些新要求?
小林起初也陷入了误区。她原本以为导医的工作只是门诊导引和协助查看检查单,将自己在护理领域5年的经验简单罗列在简历上即可。然而,她没有料到,在简历筛选的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今年医院招聘导医,除了要求掌握基本的医学术语知识外,还额外增加了两项硬性条件:必须能够熟练操作智能导诊一体机,并且需要持有急救员资格证书。
我陪她查阅资料时发现,现如今大型医院普遍采用“智慧门诊”模式。以市中心医院为例,从自助缴费机到AI分诊系统,相关的操作手册就有五十多页。小林在事后向我详细讲述时,特别强调说:“如果病人询问你‘报告在哪个电梯厅打印’,而你却无法回答,那还怎么能够留住病人?”据我所知,在她那批应聘者中,就有两位女性因为不懂得如何使用自助机进行医保备案而被淘汰。
没医疗背景能应聘导医吗?
提到这里,许多人可能心生畏惧,认为自己非医学或卫生专业出身,彻底失去了机会。然而,小林所在的科室却采取了不同寻常的做法——他们招聘了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后来得知,这名毕业生不仅能够用双语讲解急救流程(因为医院经常接待留学生和外籍患者),而且在其简历中还附有一张省级导游资格证书和心肺复苏的认证记录。(这个不能漏,招聘老师特别看中实操)。
小林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她赶紧在周末报名参加了急救培训班,花费了398元考取了红十字会的急救员资格证书,还向隔壁科室的护士姐妹借了智能导诊培训的录像,连续两个晚上都认真观看。到了4月16号的复试当天,面试官问她:“如果老人无法理解电子就诊凭证怎么办?”她回答道:“可以先使用备用实体票作为凭证,同时联系家属授权健康码进行代管。”她所提到的解决方案,正是之前实操课上练习过的内容。
说起来,医院对员工的要求更新换代如此迅速,难道你还在依照去年的招聘条件来准备求职事宜吗?前些日子,我遇见了小林,他身穿那新制作的PTT(导医制服,即Patient Transportation Technicians的俗称,非标准称呼请勿纠结)。走路带风医院招聘导医,我调侃她这跳槽怕是减肥跳槽两不误你现在的腰身比当护士时更加苗条。有人问起你,你轻松了吗?她指向挂号大厅的大屏幕,那里正循环播放一则公益广告。
我们导医团队每月的业绩评估不仅包括病患满意度调查,还要计算纠纷处理的数量,每成功解决一起纠纷,就能增加考核分数。比如,我上一次值夜班时,就帮助一位阿姨找回了丢失的救命钱。
找工作本质上就像谈情说爱,热门岗位就如同热门的情侣组合(参照《歌手》本季的热门话题)。这需要双方都有所付出,医院岗位不仅要求具备专业技能医院招聘导医,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如果你现在感到遭遇挫折,请不要慌张,你可能只是缺少一些关键信息或者准备不足。看到文章结尾的同学,可以先保存急救云课程的链接,并转发给正在求职的朋友,说不定他们正需要这个资源?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求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