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医院新来了几名实习导医,护士长看我在带教方面挺有经验的,便强行把小周分配给了我。这位姑娘是知名院校护理系的毕业生,理论知识相当扎实,但一到门诊大厅就显得有些不自信——上个月有一位大爷因为排队时间过长而拍桌子发火,小周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好半天才艰难地挤出一句话“您别吵”,情况眼看就要升级成争吵。我站在旁边看着,心里直捏把汗,这才深刻地意识到,导医接待的沟通技巧并非仅仅是背诵几句流程那么简单。
导医新人怎么控制接待情绪
小周在那天遭到投诉,躲在护士站里默默流泪导医接待话术,她解释说自己是按照培训内容说的“先预约再挂号”,但那位阿姨却紧紧抓住她的胳膊,大声指责“你们就是故意难为普通百姓”。我递给她一瓶冰水,让她回想一下阿姨最初说的话——“姑娘,我女儿发烧到39度,队伍这么长,该怎么办?”她只顾着纠正流程,却没注意到阿姨话语中的焦急。在模拟演练过程中,小周尝试着先为模拟的家属擦拭汗水,并说道:“您别着急,孩子发高烧,得先量个体温,我这就给儿科急诊拨打电话。”对方立刻安静下来。这恰好是上个月四川凉山州网友广泛讨论的“以情感为重”的沟通方式,与“规定就是如此”相比,人们更愿意接受“我理解你的困境”这样的说法。
导医如何应对突发患者冲突
上周三一早,小周对事情有了全新的认识。那天,骨科走廊里突然闯进一位阿姨,她手里拿着药盒,大声抱怨“吃了你们给的药反而更疼了”,声音惊得候诊的病人纷纷后退。我让小周先去拿候诊椅,自己则帮阿姨倒了一杯温水:“您是不是右边膝盖不舒服?是不是最近天气突然变冷了,您没戴护膝?”阿姨听后愣住了,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这些?”原来,她裤子的膝盖部位磨损痕迹十分明显。阿姨情绪渐渐稳定后,我这才意识到她误将“饭后吃”写成了“空腹吃”。小周站在一旁,眼睛闪闪发光,事后他总结道,这就像上个月“溶洞栈道救援”的新闻中所描述的那样,首先要安抚好人的情绪,才能妥善解决问题。盲目硬碰硬只会让情况更加糟糕。
导医接诊话术关键技巧
小周如今是门诊的得力支柱。前些日子,来了位中年男士,因为预约号已满,他只好向服务台求助。她并未提及相关规定,反而关切地询问:“大哥,您是不是还没换上工作服?”他一愣,原来他的外套袖口还残留着机油。她接着说:“我们门诊下午五点后设有农民工绿色通道导医接待话术,您留下电话,我帮您登记,下班后过来不用排队。”这番话让他的眼圈瞬间红了。此事后来被护士长视作典范,她提到这不就是那篇《农民工最需人情味服务》报道所倡导的交流技巧吗?与刻板的言辞相比,真正能感受到对方的艰辛,那才是真正的本领。
前几日护理部进行巡查,恰逢老先生手拿CT片子,却不知放射科所在。小周面带微笑,接过了片子:"大爷,您这顶帽子挺有型,是那种海魂迷彩款式的——我给您透露个小方法,您瞧墙上的那块蓝底白字的牌子吗?按照上面的‘放射科’指示箭头走,不用三分钟就能找到,如果还是找不到,可以询问那些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负责指引路线。"这番话中,并未出现任何专业术语,老先生听了之后,心情愉悦地离开了。考察组的老师们连连点头称赞:"这女孩儿把沟通技巧提升到了艺术境界。"事实上,并没有什么天生的绝顶高手,她只是将“让人感到愉悦”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内心。小周在带新员工时经常强调,上个月网络上热议的“流浪富二代”所领悟到的真谛——真诚,总是比技巧更能走得更远。如今,她的投诉接待率比上个月下降了八成,这或许正是“用心交流”所带来的神奇效果。要是觉得这些经验有用,别忘了点赞收藏,转给身边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