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互联网医疗领域耕耘多年,近期常听老友李明抱怨。他住在上海徐汇区,上周末带着8岁女儿因感冒发烧前往儿童医院就诊。从排队挂号到拿到药物,前后耗时整整4小时。看到孩子无精打采,他内心十分难受,心想如果能减少排队时间和不必要的路程就好了。
什么是导医导诊服务?
李明并未意识到,他所追求的正是当前医疗机构日益关注的导医导诊服务。这种服务并非仅仅是充当“引路人”,而是从患者踏入医院的那一刻起,便开始提供全程的引导。我的表姐王芳在上海仁济医院担任导医主管,她经常向我讲述如何协助患者规划就诊路径、填写检查表单,甚至协调不同科室的检查顺序。
八月初的一个周三上午,王芳遇到了一个不寻常的情况。有一位来自江苏盐城的老大爷,他想带自己的老伴去心血管科和骨科两个不同的专科就诊。按照通常的程序,他们可能需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经过查看科室的排班情况,王芳建议他们先上到五楼的心血管科去办理检查手续,然后在等待报告的两个小时空闲期间,可以去B区的骨科进行就诊。那天,世运会吉祥物紧跟着运动员,寻求亲密接触的画面在朋友圈里广为流传。大爷复查结束后,他告诉我,他家的孙子特别喜欢你工作证上那个可爱的卡通徽章。后来,王芳和我提起这件事,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喜悦。
导医导诊能解决哪些问题?
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排队时长明显减少了。长宁区中心医院自去年开始使用信息化导诊系统,患者的平均等待时间已经减少了40%。导诊台上的便携式设备能够即时展示各个科室的等候时长,我陪同Uncle去复查时,导诊护士观察到血液科等候时间过长,便建议我们先上到三楼的内镜中心预约肠镜检查,等到高峰时段过去再回来等候,最终我们的检查比预期提前了90分钟完成。
特殊群体对此需求尤为迫切。上个月暴雨肆虐之时,一位乘坐轮椅的阿姨来到妇科就诊。导医小张不仅为她提供了详细的路线图,还贴心地提醒道:“门诊大厅的3号门有专用的无障碍电梯,门口的积水已经清理干净了,您不用急,慢慢走即可。”这样的细心关怀,最能触动人心。医院目前推出了线上预先填写病史的服务,而在那曾经引发热议的“#年轻人带薪减肥#”话题中,众多健身爱好者分享的体检攻略,背后其实蕴含着导医和导诊人员的辛勤付出。
如何正确使用导医服务1-
关键在于事前明确需求。比如,若像李明女儿那样,提前在医院公众号填写“儿科紧急检查预约表”,导诊护士便会优先处理。此外,门诊大厅显示屏上不断滚动的《实时就诊指引》也需留意,上周就有患者未留意提示而误入错院区,白白浪费了午餐时间。
特别提醒老年人,出行时务必携带以下物品:以往的病历记录、当前正在使用的药品包装(保健品也在内哦)、医保卡的激活情况。记得上周有一位阿姨来就诊,导诊时发现她随身携带了7种药,经过询问,才发现其中有3种已经过期了,已经过了半个月。
最近各大医院都在对服务流程进行改进,我上次去探望病人时,注意到导诊台增设了“双语服务专窗”,并且还配备了老花镜和应急雨伞。王芳经常说:“我们多说一句话,患者就能节省不少时间。”现在,李明家小区的业主群里,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哪家医院的导诊服务更加周到,以及上周谁通过导诊成功避开了就诊高峰期。
就医过程常常让人焦虑不安导医导诊服务,若能拥有专业导医团队的指引和答疑解惑,便如同在医院中编织了一张无形的便民服务网。若是您对繁琐的排队流程感到厌倦,不妨下次尝试主动向导医台咨询——或许您会发现,这样的就医方式既节省时间又减轻心理负担。若您觉得这种方式有益,不妨点赞并分享给家人导医导诊服务,让长辈们也能理解这些便利,今后独自前往医院时也能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