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有人问起我导医要上夜班吗?,做导医的工作是否劳累,是否需要上夜班。恰巧我的朋友小李萌是市一院经验丰富的导医,前两天我们喝茶时,她才抱怨完上个月那惊心动魄的夜班经历,今天她就来和大家聊聊导医夜班的一些事情。
导医夜班需要值通宵吗?
李萌在一家知名的三甲医院门诊导医台工作了五年,去年她被调到了急诊导医组。她之前以为导医的工作就是坐在台前给人指路,但上了夜班后她才发现,急诊导医的工作远比想象中复杂。"这活儿简直就像三头六臂一样",她一边喝着奶茶,一边苦笑着说道。急诊导医的工作是三班倒,夜班从晚上8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次日早上8点,整整12个小时都在岗位上,期间只有1个小时的时间可以轮流去食堂简单吃点东西。上个月她提到,在深夜三点多钟,她正在帮助一位脑梗患者前往急诊室时,忽然听到了候诊区传来的“哐当”一声——原来是一位陪诊的家属因为血糖过低而晕倒了。当时,他怀里还紧紧抱着病人的检查单,旁边的心电监护仪发出“滴滴”的警报声,她不禁感到后背一阵冷汗直冒。
导医夜班主要忙什么?
李萌告诉我,夜班导医的工作内容相当繁杂,几乎能填满两页纸。这其中包括解答患者就诊流程、帮助租借轮椅、指导自助机使用等。然而,最考验人的还是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记得上周三,她在夜班时,正好遇到了“六月以来上海人熬夜花掉880亿元”的新闻刚刚开始热议,候诊区里几个看完体检报告的年轻人纷纷吵着要加到“熬夜门诊”,但“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号种”。费了好大劲儿才向人说明熬夜问题该去神经内科就诊,紧接着又得赶往抢救室协助护士推平车。那时候正是凌晨五点的夜班高峰期,各种患者如车祸外伤、酒精中毒的病人纷纷涌入,她一个人就开了37张分诊单。
导医夜班会不会遇到危险?
最怕遇到家属因饮酒过量而滋事,李萌的声音低沉了。前一天夜班到后半夜,一名醉酒者抱怨救护车来得太慢,竟拿起候诊椅欲砸向分诊台。幸运的是,保安及时赶到,但她还是被划伤了手。不过,温馨的瞬间同样不少,比如上次,一位老爷爷独自前往急诊室,我帮着去取药,回来时发现老人颤颤巍巍地递给我一个暖宝宝——尽管现在天气已热,暖宝宝派不上用场,但那一刻,我的鼻子却突然酸了起来。她提到,最近在朋友圈里频繁看到“年轻人入手奇葩房型,爆改成梦中情房”的分享,不禁笑称那个导医台上的“1.5平米岗位”才是真正的“变形金刚”。它时而充当咨询台,时而变身临时抢救点,甚至在极端情况下还要客串调解室的角色。
导医夜班有哪些小技巧?
我很好奇她是如何坚持通宵值班的,于是李萌从包中取出一个薄荷绿的小本——这本子里详细记录了各个科室夜间值班医生的专长领域,化验科的紧急处理流程,甚至连各层楼的洗手间水压情况都标注得十分详尽。前些日子接待了一位误食榴莲壳的患者,家属急得语无伦次,我根据以往经验立刻联系了消化内科的值班医生。事后得知,近期有关“饶舌歌手可能因食用七颗榴莲引发中风”的消息广泛传播,幸亏我们处理得及时。她提到,上夜班必须准备三样东西:首先是一双透气的运动鞋,因为一晚上平均要走两万步;其次是一副防蓝光眼镜,用以缓解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导致的眼睛疲劳;最后是薄荷糖——在遇到难缠的病人时,含上一颗可以让人冷静下来,因为毕竟我们是医院给病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也是第一张笑脸。
听了李萌讲述的经历,我终于领悟到导医要上夜班吗?,导医这个看似平凡的职业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辛勤付出。转眼间,周末即将来临,若你家中有在医院工作的亲朋好友,别忘了给他们送去一声温暖的问候。若你觉得这篇文章很真实,请不要吝啬你的点赞和收藏,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你踏入医院,就诊时,会想起那些日夜坚守在分诊台前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