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医院里的同事们谈论最多的是门诊大厅新来的那位特殊导医——正是我们同事的女儿小林。之前,大家总以为导医的工作只是“指路”,但自从见识了她处理几次复杂情况后,大家才意识到这份工作蕴含着丰富的知识。特别是在医疗纠纷频发的环境中,导医的职责远不止于简单地指引抽血验尿的路线。今日,我将带你回顾小林在三月所经历的一次实际接待访客的经历,看看门诊的导医人员究竟需要承担多大的责任。
导医能协调化解矛盾纠纷吗?
3月12号上午九点多,内分泌科门外突然热闹起来。一位身穿夹克的大哥追赶着女医生大声呼喊:“我七点就来了,到现在都没能看上病!”小林急匆匆地跑向诊室门口,发现候诊椅已被踢歪了两张。她后来告诉我,当时她首先想到的是医院上周刚刚发布的关于江西那边解散多余工作群,集中精力负责主要工作的通知,这时绝不能让矛盾进一步激化门诊导医工作职责,需要警务室介入处理。
小林拦住了正要踢门的病人,将他带到了走廊的情绪驿站。桌上新泡的免费茶水正冒着腾腾热气,这是她前天实地考察白马寺时学到的安抚方法。她一边递上降压药,一边查看系统信息:“您预约的专家号确实排到了32号,不过4诊室的张主任刚好有空余的加号名额,我这就去协调,十分钟内您就能看上病。”后来我方才明白,大哥之所以情绪激动,是因为他急于为住院的老伴取药,由于没吃早餐血糖偏低——幸亏最终事情得以妥善处理,这多亏了小林没有只是站在一旁指手画脚,而是首先安抚了患者的情绪,随后才解决了实际问题。
导医需要熟练掌握医疗知识吗?
事情刚刚结束,儿科那边又传来了孩子们的哭闹声。一位小护士抱着一个发烧的孩子走了过来,她说道:"无论家长怎么劝说,都不愿意给孩子量体温,他们认为电子体温计不准确。"小林轻轻地摸了摸孩子滚烫的额头,这让他想起了上周培训时专家所强调的汛期传染病防控的关键点。
她弯下腰,解锁手机,翻看相册:"您瞧这个例子,接触不到10秒钟就能传染,春季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真是惊人。"她指着体温计上的验证标识继续说:"扫描这个溯源码,显示的都是计量院出具的检测报告,比水银温度计更安全,也更精确。"尽管如此,家长仍然有些迟疑,小林便拿出退热贴:"可以先物理降温,但如果半小时后体温升到38.5℃以上门诊导医工作职责,我们就得遵照医生的建议了。"那天,她向家长们详细介绍了三份《儿童发热处置指南》,这些资料中蕴含的医疗知识,远比仅仅告诉他们“先去挂号”来得更有帮助。
面对突发状况导医该如何应对?
下午交接班时段,收费窗口附近突然响起惊叫:一位老妇人捂住胸口,身体栽倒在地。小林赶紧跑过去,只见患者嘴唇呈现青紫色。她迅速为老人解开衣领,用食指和中指并拢,轻轻按压颈动脉——这正是她每月应急演练中熟练掌握的技能。"张姐,请快推抢救车!"、"李叔,麻烦您去心内科请刘医生过来!"她跪地施以胸外按压,直到心电监护仪上显示窦性心律,这才松了一口气。护士长后来提到,幸亏小林迅速察觉到心跳停止,这才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四分钟时间。
下班前,我在中控室查看监控录像,注意到小林当天步数达到了2.3万步,这几乎等于绕医院门诊楼跑了五圈。在调解纠纷时,她就像润滑剂一样,而在解答询问时,她又像活地图一般。遇到紧急情况,她更是成为了第一道防线。如今,医院将导医台更名为“一站式服务中心”,而小林的工作牌背面则新印上了这样一行小字:“成为连接患者与医疗的第一座桥梁。”若你在未来就医时目睹了导医台前辛勤工作的身影,请记得道一声感谢——他们手中握着的不仅仅是登记表格,更是整个门诊大厅的宁静与井然有序。若觉得这篇文章有所助益,请记得点赞并收藏,以便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门诊导医工作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