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不妨谈谈导医这个职业,或许能为那些有意从事此行或对此感兴趣的人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我认识的小林,去年才从卫校毕业导医怎么上班,怀揣着对医院的憧憬,成为了市中心医院门诊的导医。她这一年来的经历,可以说是收获颇丰。
导医每天上班先做什么
每天清晨7点50分,小林准时抵达工作岗位,穿上浅蓝色的制服,首要任务便是查看分诊台。体温计、轮椅、急救箱以及纱布口罩必须充足,前一天打印好的专家出诊表需按科室顺序排列妥当,连饮水机的水也要提前灌满。到了8点,门诊大门一打开,患者便纷纷涌来,根本来不及再做其他准备。她一边说着,一边迅速地将胸牌别在了左胸的位置,那上面写着“导诊咨询”四个字,字迹因为频繁摩擦而显得格外光亮。
导医怎么应对突发问题
上个月8月5日,那天的忙碌程度非同寻常,不仅因为它是“有史以来最短的一天”的传说,还因为前一天晚上刚经历了一场大雨,就诊的患者数量比平时增加了三成。上午九点多,一位大爷捂着胸口,表示呼吸困难,小林立刻推来轮椅,同时安慰家属说:“别着急,做过心电图吗?”并使用对讲机紧急呼叫急诊医护人员。将人稳妥地送入急救室后,她的背部衣物已经完全湿透;紧接着,她还得转身去协助那位怀抱孩子的母亲查阅检查结果导医怎么上班,顺便提醒道:“收到关于‘领取育儿补贴’的链接,请务必不要点击,因为昨天宣传栏上刚刚张贴了防范的公告。”
导医需要懂专业知识吗
曾经有患者问小林:“风湿科和疼痛科到底有什么不同?”小林当时没能回答上来,尴尬得脸都红了。现在,小林变得聪明多了,她把各个科室常见的疾病种类都整理成卡片,放在口袋里,午休时间就拿出来复习。后来,还有老年患者特意跑来表扬她:“这小姑娘对病情的了解比诊断单还详细。”甚至有家长为了感谢她,特意送来锦旗,主任则说这是心理疏导工作做得好。她归纳了一句顺口溜:门诊的布局要记清楚,各个科室的特长要了解,医保的流程要谈明白,遇到意见不合时先露出微笑。
导医下班前要做什么
下午五点半,门诊部就结束了接待,不过小林和那些导医人员还得等到六点钟才打算离开。她一边擦拭着分诊台的玻璃,一边解释道:“总会有一些患者因为挂号晚而未能及时看完病,我们必须等到最后一位患者离开后才能开始整理资料。”看今天的日志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内科咨询了23人次,为特殊人群提供了8次导引服务,解答了17个医保相关的问题。此外,还需将新收到的三十只口罩放入公共箱子中——前些时候口罩预约不易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她已养成了一应物品多备几份的习惯。
小林在带新人的时候经常强调:“导医的工作并非只是指引方向,更要将患者视作亲人。上个月,为了帮助一位走失的孩子,大家嗓子都喊得沙哑了;最近,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代取药品,楼上楼下往返五次也是家常便饭。”当傍晚的余晖透过门诊大厅的玻璃窗洒落在她案头那本满是批注的《就医指南》上时,她才意识到,每一项看似平凡的工作背后,都蕴含着不平凡的执着。
这篇导医的日常工作记录,若你觉得有所启发,不妨点个赞;若你身边有从事医护行业的友人,也欢迎将这篇文章分享给他们。最后,我想问问大家:在去医院的过程中,你是否曾遇到过那些让人感到温暖的导医时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