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发现很多人抱怨医院的工作制服既缺乏专业性又缺乏辨识度,这给患者就医带来了不少不便。我的一位朋友大周在一家三甲医院的门诊部担任导医站组长,上个月他就因为制服的问题而愁得头发都白了,他的遭遇或许能为同行们提供一些借鉴。
导医服装为何总被吐槽?
大周所在科室有二十多个导医,以前都穿着统一的蓝色夹克式工作服,胸前有个绿豆大小的“导诊”字样。今年3月流感季节,患者数量大增,大周亲眼目睹了一位老人拿着化验单在大厅里转了三圈,愣是没有认出穿着同款夹克的导医,最后只能拉着保洁阿姨询问方向。更糟糕的是,有一位妈妈抱着发烧的孩子去找护士站,误将身穿蓝色工服的导医当作护士,急忙追问是否可以打针。
换服装先解决"三大矛盾"
上周我前往医院探望他,注意到导医们均身着新装:她们穿着浅湖蓝色的连衣裙,搭配白色紧身背心,胸前佩戴着银色的“导诊”标志牌,袖口上还装饰着代表不同楼层的彩色条纹。大周提到,这个方案历经11次修改才最终确定,仅参考图片就在服装市场停留了三天之久——一方面要确保穿着显瘦且不显胖(她们科室的女孩平均体重有130斤),另一方面还要具备耐脏易清洁的特点(因为每天需要接触上百名患者),此外,还要与急诊科的深绿色、住院部的粉色等颜色有明显的区别。
避开这些坑省半年磨合期
起初导医服装图片,他们看中了网上流行的“糖果色大褂”,那是宣称的“导医专用新款”。然而,试用后不久导医服装图片,就发现洗涤三次后裙摆就变形了,穿了两周袖口上全是毛球。吸取了这个教训,他们决定直接向厂商定制。在裙摆处特别增加了暗兜以放置体温计,同时在后腰设计了松紧带,以便帮助长时间坐着的组员减轻腰部的压力。在最近的病人满意度调查中,"导诊标识清晰"这一项的评分从68分上升至92分,甚至药房的同事们也纷纷前来询问具体的调查链接。
实用细节比颜值更重要
新工服首次展示的日子,不幸碰上了台风天气。广州白云区因此发生了山体滑坡,多家医院的患者不得不绕路而行。他们科室在一夜间接收了超过200位转诊的病人。不过,由于新工服的颜色辨识度很高,候诊区里患者们不再感到迷茫。甚至有老爷爷称赞说:“穿着蓝马甲的姑娘就像诊室的导航,一眼就能找到。”大周表示,现在每天下班后,更衣室里再也没有人抱怨裤子太短或领子太紧了。
导医的服装设计里藏着不少讲究:裤腿是否应该遮住脚踝?马甲的扣子是选用金属还是树脂材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实则关乎如何为患者节省就诊时间。贵院的导医服装在设计上可能遇到过哪些问题?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心得。若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请别忘了点赞和收藏,并转发给负责医院后勤管理的同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