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与老周闲谈,他的话语让我猛然醒悟,那些常被忽视的职业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坚守与挑战。老周是医院里资深的导医,已在门诊大厅站立了十五载,目睹了从手写病历到电子就医的全方位变革。作为身边寥寥无几的半辈子导医,他时常在叹息中自问:“这份工作,真能坚守一生吗?”若你对这份工作的稳定性感到好奇,想要了解一名导医的实际生活状况,那么务必聆听他去年所遭遇的转折。
导医工作真的轻松吗?
老周常言,外界对导医的看法不过是“嘴上功夫”,然而每当清晨7点半他准时到岗,口袋里的那三样“职业病必备”从不缺席——薄荷糖、护嗓子的药物、还有止痛药。去年三月,广州遭遇暴雨,医院就诊人数急剧上升,而这恰好又碰上了系统升级前的数据迁移阶段。5月18日,那天的雨特别大,他站在分诊台前,一边照看着三台自助机,用左手指导患者操作,一边用右手接听电话,同时耳朵里还要留意广播的叫号声。快到中午时,食堂送来了盒饭,可打开一看,米饭已经泡得有些膨胀——外卖小哥为了绕开积水,竟然多绕了三圈才送到。尽管如此,当他拿起勺子时,却发现指缝里还夹着一位患者不小心蹭到的药渍。闭馆之后,他站在镜子前,轻轻拉了拉那皱巴巴的白大褂,突然看到衣领上覆盖了一层晶莹的盐霜,那是他一天内走了上万步、出了三斤汗的见证。
三十岁转行还来得及吗?
去年夏天的一件事,让老周内心动摇。那天7月12号下午,门诊来了一位怀抱孩子的母亲,她拉着老周的胳膊哭泣着,说孩子误食了药物。老周一边安慰她,一边启动了紧急通道。然而,在送往急诊的路上,他恰好遇到了有人在长廊里高价售卖专家号。这时,房主任曾明确表示过:“不要购买黄牛票!”这让他十分愤怒导医可以干一辈子吗,他猛地推开围上来的代购贩子,硬是从拥挤的人群中挤开了一条路。将孩子安全送至抢救室后,他屈身于消防通道,点起一支烟,目光落在手机中同龄人展示的行政岗位转变照片,接着意外翻到年初医院发布的《人才培养方案》。方才意识到医院早已实行“双轨制”,导医人员可考取健康管理师资质。然而,他手机备忘录中的学习规划却停留在3月28日的记录。那一晚,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抬头凝视着天花板上的裂缝,心中自问:是继续沿着今天的轨迹前行,还是抓住机会,在系统更新换代之前,为自己寻找一条新的道路?
转行和坚守,究竟怎么选?
突然的转折让人措手不及。9月15日,医院搬到了新的院区,老周被临时安排去管理老年患者的“无健康码通道”。他看到许多老人手里拿着孩子打印的诊疗单,却无法理解预约时段上的“08:00-08:30”究竟是什么时间。于是,他灵机一动导医可以干一辈子吗,用纸板制作了一个“时间转盘”,将电子时间转换成钟表的刻度,即便是89岁的张大爷也能转动指针找到就诊的时间。总务科将此事制作成短视频发布在医院公众号上,意外获得了三千多条转发量。更关键的是,他凭借这个小小的创新,赢得了医院健康科普岗位的面试机会——那些年他在安抚患者时积累的沟通技巧、对各个科室排班的快速心算能力,早已成为他人无法夺走的强大优势。
45岁还能考专业证书吗?
老周如今,办公桌上多了一本边缘翻卷的《健康管理师教程》。他每天午休时段,都会躲在导医台后面,戴上老花镜做题。若遇到不懂的专业术语,他会用手机拍下药房的说明书,回家仔细研究。上个月消防演练间隙,几位小护士围过来好奇地问:“周哥,您都45岁了,还这么费劲地学什么?”他取出手中新打印的准考证,晃了晃,窗外阳光正好斜洒在照片上——在这张蓝底的新鲜证件照中,经过修图师处理的鬓边白发颜色已变得柔和,然而眼角的皱纹却透露出一种愉悦。提及是否推荐新入职者担任导医,他总会以今年的元宵节为例:那天,他协助视力不佳的李叔触摸盲文版的导诊图,李叔突然紧紧握住他的手腕,感慨地说:“谢谢你,我这辈子只信任穿白大褂的人。”那一刻,他手抚口袋,触碰到那震动的手机,感谢家属的转账信息提示音犹在耳畔,但手中传来的热度,却胜过任何数字的冰冷。
医院走廊里新添了智能导航屏幕,然而在早晚高峰时段,老周的背影依旧频繁出现在最繁忙的转角处。他上个月将备考资料整理成了一本名为《导医应急手册》的书籍,手册的扉页上这样写着:“每个职位都有其存在时限,但人的价值却能够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若你身旁有那些默默守护岗位的普通人,何不点赞一番,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假使你正站在职业选择的十字路口犹豫不决,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老周表示,在午休时间,他很愿意成为你的倾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