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门诊导医这一职业背后蕴含的喜怒哀乐?今天,我将分享我朋友小林的真实故事,这或许能让你对这个职位有全新的理解。
小林在中心医院担任导医职务已有三年光景。每天清晨,她不到七点半就得佩戴好工牌,站在门诊大厅里,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工作。起初,她以为这份工作很简单,不过是帮人指引一下方向。然而门诊导医心得体会,真正开始做后,她才意识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大厅内人潮涌动,问题接连不断。一位阿姨急匆匆跑来询问:“姑娘,医保报销的手续在哪里办理?”小林刚指完方向,旁边立刻又有一个大叔焦急地插话:“我的检查报告是不是已经过期了?上周二做的。”类似的情景,每天都要反复上演多次。忙碌一天后,她的嗓子都哑了,只想赶紧结束工作。
那天下午三点刚过,大厅里广播突然响起,是寻找某人的通知。一对夫妇抱着孩子急忙冲向服务台,女子脸色苍白,惊呼:“孩子不慎吞食了一枚硬币!”小林心中一紧,立刻接过就诊卡,拉着他们匆匆赶往急诊科。她脚步轻盈,穿梭在走廊中,一边跑一边安抚道:“别担心,我们医院的急诊科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将他们送到抢救室门口时,她的白大褂已经湿透。
最让她感到烦恼的门诊导医心得体会,是碰上那些黄牛。上个月,她刚处理了一件麻烦事,一个穿着花花绿绿衬衫的中年男子,居然高价倒卖专家号,把候诊区搞得一片混乱。小林上前劝说了几句,那人却态度恶劣:“关你什么事!”最后还是保安来了,才把那个人请走。这件事让她心里很不是滋味,每次看到那些大清早排队挂号的老人们,她对那些黄牛就特别反感。
您可能认为导医只是站在那里询问和指引方向,实际上其中有很多学问。以预约挂号为例,医院最近引进了自助机系统,许多老年人对此感到困惑。就在7月中旬那天天气格外炎热,一位看上去像是退休教师的老人,在自助机前摸索了近十分钟。小林走过去耐心地一步步教他如何操作,但老人听力不佳,每句话都要重复好几次。看着终于挂上号露出笑容的大爷,小林觉得这忙帮得值。
前天晚上值班时,大厅里有个流浪汉躺在座位上,身上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保洁阿姨想要将他赶走,但小林阻止了她:“天气这么寒冷,就让他在这里将就一晚。”深夜巡查病房后,她端着一杯热水走到他面前。流浪汉抬起头,用沙哑的声音说了声“谢谢”,声音中充满了感激。那一刻,小林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白大褂变得沉重而有分量。
小林下班后喜欢绕到儿科附近逛逛,那里的孩子笑声总能让她感到心情舒畅。上周,她遇到了一个三岁的胖乎乎的小宝宝,模样十分讨人喜欢。小林逗他玩,宝宝奶声奶气地评价道:“阿姨比跳跳虎还要温柔。”这样的小确幸或许就是她坚持工作的动力。再说说,上回房主任在例会上哽咽着提醒大家,年底挂号高峰期要特别注意防范黄牛,为此医院还特地发布了通知。小林将那张附有签名的不干胶通知贴在了工作台一侧,每日多瞥一眼,便觉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些。若你身旁也有从事导医工作的朋友,不妨为她点个赞,并转发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看到这份职业的不易!至于导医工作最难的究竟是什么,我难以言表,但每当看到患者愁眉而来,笑颜而去,便知自己并未白费力气。你对导医这份工作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里聊聊,别忘了收藏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