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常有人提及医院如同错综复杂的路径,其实只要寻得正确的指引,便能规避诸多周折。我的发小老周,在大型综合医院从事导诊工作已有五年,上个月他协助一位独自就诊的长者顺利完成了各项检查,这看似寻常的任务,其中蕴含的技巧却不容小觑。
导医每天要做哪些事?
早上七点三十分,老周已经出现在诊室入口的咨询处了。他提醒大家,要仔细查看挂号单上的科室和楼层信息,不要急着冲向电梯。他手上的指示地图已经有些磨损卷边,说话时还要同时处理三个咨询,分别是询问内科位置、报告领取地点,以及社保卡无法使用时的解决方法。这个月添置了自助取号设备,一位老年顾客对着显示屏折腾了十分钟,老周上前三下五除二就弄好了,"您留意下次携带身份证,比用社保卡要省事。"
导医要懂"看病全流程"吗?
上次陪亲戚去看病时,我亲眼目睹老周应对紧急情况。一位家属突然捂着胸口蹲在地上,老周立刻拿起对讲机呼叫急诊导医工作职责及内容,并且取下墙边的急救药箱,"需要测血糖!快推轮椅!"事后得知,老周每个月都要参加三次培训,内容包括急救知识、医保规定以及无障碍服务。"前阵子有个利用AI做特效的骗子,在候诊区声称能远程诊疗,被我当场制止了。"老周笑着说,现在连机器都可能骗人,导医得是真人屏障。
导医需要跑腿帮忙缴费吗?
有人会问:"能不能帮忙存点钱?"老周总是说明导医不能代为缴费,不过每次都会写张纸条,上面写着:"去三楼的缴费机,先把卡插进去,然后点'自助缴费',输入诊疗卡号的后六位数字"。上个月,一位阿姨没带老花镜,老周就陪着她在机器旁边,"您瞧,这些数字比手机上的字还要大。"但是,关于个人隐私的事情绝不触碰,上周有一位年轻女性想要查询她男朋友的住院信息,老周直接将她带到前台,并告知:"根据规定,需要患者本人或者家属携带身份证件。"
遇上情绪激动的患者怎么办?
最忙碌的周一上午,曾经有家属在排队时发生争执。老周没有马上介入调解,而是先给双方各倒了一杯热水,"您先冷静一下,我刚核实过,前面那位是按预约顺序的,您这边我可以帮您申请一个紧急就诊名额。"事后才听说,这些处理方法是从精神科医生那里学来的。如今夏天来临,他口袋里总是备着藿香正气水,"担心病人在过道里中暑,上周就有一个陪同看病的老人突然晕倒,喝了几口就恢复正常了。"
上个月医院评选"服务之星",老周的得票数是最多的。公布结果的那天,他正协助保洁人员推行轮椅。他说,能让别人减少一些心烦意乱,这比获得奖状要来得真切。最近医院添置了一批智能导诊机器人,老周见到机器后开玩笑说,希望它不要夺走自己的工作,毕竟那些对手机操作不熟练的老人,还是需要像他这样的"老导医"进行指导。
事实上任何领域都隐藏着不易察觉的付出,引导人员是医疗机构的"现场向导",他们既持有指示资料,又怀有体恤之心。倘若你曾遇见和蔼可亲的工作人员导医工作职责及内容,不妨给予肯定——在身体不适之时,明确无误的引导,有时胜似良药令人欣慰。若觉得此信息有价值,请分享给长辈们,以便他们下次就医时能够顺利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