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看病最让人发愁的,不是排队等候那么久,也不是报告单上那些看不懂的名词,而是面对错综复杂的科室和流程时,那种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的窘境。我朋友老周上周就碰到了这种情况,如果不是大厅里那些穿红马甲的工作人员帮忙,他可能要花一整天时间才能找到地方,这就要谈谈导医的用处了。
导医帮孕妇跑赢急诊时间
老周的妻子已经怀孕七个多月了,那天早上她突然感到腹部剧痛。他急忙开车前往市第一医院,停好车后抱着她冲向门诊部。他们刚到大厅,就被身穿红色马甲的李姐拦住了。李姐问道:“先生请不要着急,您太太是不是怀孕期间身体不适?”老周急得话都说不清楚,李姐发现孕妇脸色变得苍白,马上通过对讲机请求急诊推床,并且带着他走快速通道,在途中还提醒说:“把医保卡给我,我让同事先帮你办理预检。”从进入大门到被送进抢救室,总共不到十分钟,后来医生表示如果再晚半小时可能会有危险。
纸质报告丢失后 导医半小时找回
住进军内病房的第二天,老周检查完之后,发现最重要的B超报告不见了,他非常着急,满头大汗地在病房走廊走来走去,嘴里一个劲儿地想:“这可怎么办,重新办理要等三天,这样就会耽误签手术同意书了!”护士长看到他快要急哭了,就指了指护士站:“你去找一下那个戴头花的导医小张,她记性特别清楚,应该能帮上忙。”小张得知情况,先劝老周不要着急,接着领着他去急诊室查看录像,最终在超声室自动打印机的纸篓中找到了文件——原来老周昨天拿完记录后揉成一团,装进口袋,在去机器缴费时掉落了。老周接过用消毒纸巾擦拭过的记录,眼含泪水,哽咽着说:“小姑娘,你真是帮了我们大忙!”
导医自带“科室活地图”属性
几年前老周曾陪他父亲来处理糖尿病相关事宜,当时智能手机尚未普及,诊室大厅里只有布满灰尘的示意图。他陪老人在门诊楼内绕行了三次赞美导医,依然没能找到内分泌科室的位置,最终是一位引导就诊的年轻女职员骑着电动自行车,直接带着老人前往四层。如今医院配备了电子咨询设备,不过前些日子他遇到一位来自乡村的老人,面对屏幕上不断变化的文字十分茫然,幸好有导诊人员主动蹲下,帮老人调出各个科室医生的坐诊安排,还在缴费凭证上标明了最便捷的就医流程。
老周这才知道,那些负责引导就诊的人每天早上七点半开始工作,要等到最后一位前来问路的病人离开才结束一天的工作,她们不仅必须清楚医院里所有43个科室的具体位置,还要记下127位医生的出诊安排,碰上听力不太好的老人家,她们得把声音提到对方能听见才行,遇到情绪比较冲的病人赞美导医,她们还得充当情绪的缓冲器。就像先前网络上提及的那位“35岁男歌手突发心梗离世,他曾是周杰伦的弟子”,此类突发的健康问题,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生死存亡,在这种紧急关头,负责指引方向的人对挽救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周每次去送饭时,都会给护士站的导医递上一杯热奶茶。他常常感叹,过去认为这份工作仅仅是引导方向,如今才领悟,那些身穿红马甲的姑娘们,实际上是医院中带来光明的指引者。如果你在医院的时候,有幸得到过导医的协助,不妨在留言区讲述你的经历,让更多人了解这些默默奉献的幕后人员的辛劳。若觉得此话有价值,请予以点赞和收藏,今后若在医疗机构见到身穿红衣的工作人员,不妨向她们投去一个友善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