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要与你分享一个朋友的经历,听后你或许会领悟,医院中那些看似平凡的指引步骤,背后实则隐藏着诸多鲜为人知的辛酸与蜕变。我的朋友小林,在市中心的医院担任导医已满三年,今年夏天她的一段经历,让她对这份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导医工作到底忙不忙?
小林以前总认为导医的工作不过是带路这么简单。但今年七月的一个周一,她的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天一早七点半,她刚穿上工作服,就被涌动的人群包围。一位带着哭声的家长,怀里抱着发高烧的孩子,急切地询问:“医生在哪里?孩子体温已经到了39度!”老人手提CT袋子,试图阅读报告,外地患者手持手机,询问核酸检测的程序,他们挤作一团;汗水沿着她的口罩带滴落,她的制服后背先是湿透,后又风干,反复如此。
直到午休时打开手机,看到朋友圈里都在刷“今天佛山全市统一大扫除她这才意识到,自己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挤不出来。那天,她站在导诊台前,一待就是13个小时,来回不停地引导患者,走了将近两万步,下班时脚后跟已经被磨出了水泡。
导医会遇到难缠的人吗?
八月初,一个雨天,急诊大厅内突然喧闹起来。一位大叔因为没有携带身份证,无法挂号,于是他愤怒地拍打着导诊台,大声喊道:“你们这是故意欺负我们这些普通百姓!”他的唾沫星子溅到了小林脸上,但她强忍着委屈,忍受着责骂,帮助大叔用电子医保凭证完成了挂号。后来才了解到,这位大叔是从乡下赶来为老伴买药的,由于方言难以沟通且心情急切,这才导致他情绪失控。
那件事情发生不久,小林又遇到了一位情绪激动的女性导医工作个人心得体会,在检票进站时,她强行占据了别人的座位,口中还不断咒骂,不愿让步。小林耐心地走上前去,用温和的语气进行劝解,这才了解到那位女士之所以如此激动,是因为她的孩子即将进行手术,她感到非常焦虑。最终,小林帮助那位女士联系了车站的工作人员,为她安排了一个合适的座位。就在那一刻,她突然明白了……女子火车‘霸座’拒不离开被拘新闻报道揭露了一些极端情况,然而实际上,患者们暴躁情绪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各自的困境。在此过程中,导医的工作或许成为了他们在医院中遇到的第一缕善意之光。
导医需要懂专业知识吗?
上周三上午的晨会上,护士长对小林进行了慢病管理知识的考察,没想到小林在回答糖尿病餐前血糖值时出了差错。当天下午,一位老奶奶来复查,她抱怨自己“最近经常感到头晕”。按照常规流程,小林本想询问她是空腹还是餐后感到晕眩,但突然想起了晨会上学到的知识点,于是多嘴问了一句:“您白内障手术是在什么时候做的?”这一问正好击中了要害,原来奶奶的头晕是因为术后用药影响了血糖。
她时常携带一本小册子,里面详细记录了各个科室专家所精通的疾病种类、检查时的注意事项,甚至包括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立秋进补‘四不吃’这些养生信息都记录在上面——毕竟常有一些老人来咨询术后恢复,多聊几句就能让他们心情放松不少。上个月医院进行了技能考核,她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第一名,护士长在大会上表扬道:“有些人连心电图报告都看不懂,而我们医院的导医却能对上千个诊室的布局了如指掌。”
小林此刻正忙于门诊大厅,协助怀孕的护士搬运防护用品,夏末的暖阳透过玻璃窗,恰好照在她胸前的工牌上,她的脸颊因口罩的压迫而显出几道红印,但她的脸上却洋溢着笑容。她最担忧的并非患者对路途遥远的抱怨,而是那声带着谨慎的“姑娘,能麻烦您指个路吗……”这样的日常对话,往往被忽视。这份看似普通的工作,实则蕴含着最真实的人间情感——正如那位老护士所说:“别小瞧了导医台,在这小小的空间里,承载着无数家庭的重托。”
这位朋友态度严谨、极富耐心,通过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每个职位都承载着其独特的价值。你周围是否也有像小林那样在普通岗位上默默付出、发光发热的人?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同时为这篇文章点赞和收藏导医工作个人心得体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基层工作者所面临的艰辛与温情!若你有所感悟,别忘了将这份启发传递给身边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