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听到有人说去医院就像是在迷宫中徘徊,但事实上,只要找到合适的导医,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曲折。我有个朋友叫张姐,她在市中心医院担任导医已经十年了。就在这个秋雨连绵的九月,她遇到的一件事让我深刻认识到,导医的工作远不止于简单地指引方向那么简单。
导医能帮患者抢时间吗?
9月8号早晨七点半,门诊大厅空调刚启动,张姐便留意到一位身穿蓝色外套的男士怀抱孩子显得焦急不安。他颤抖着声音喊道:“医生!孩子正在抽搐!”怀中的小男孩嘴唇泛白。张姐扫了一眼分诊台的电子显示屏,上面显示儿科门诊已排到58号。她迅速接过病历本,手指在HIS系统的键盘上快速敲击:“请走急诊绿色通道,我刚刚已经帮你完成了预检分级,你现在直接去抢救室找李医生。”后来方才明白,若非她熟悉儿科急救的程序以及医生的值班安排,那节省下来的12分钟,恰好能够抓住孩子治疗的最佳时机。
导医懂检查项目优先级吗?
上个月,正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花束"在朋友圈盛行的日子,张姐的柜台前站了一位阿姨,她手中紧握着七张检查单。"姑娘,我这CT、B超和抽血,请问该先做哪一项?"老奶奶的眼镜片上挂着雨珠。张姐接过单子,瞥了一眼说:“阿姨导医的专业,您注意,血常规需要空腹,现在正好是8点15分,可以抽血;CT预约在10点,中间这段时间去做B超很合适。我帮您把B超的号改到了3号诊室,那里人不多。”后来,阿姨复诊时特地带来了一袋苹果,她说如果不是张姐帮忙安排,她一个下午可能都要在医院里度过。
导医会化解医患矛盾吗?
上周三,我最为钦佩的一幕发生在呼吸科诊室,那里突然响起了嘈杂声。一位身穿冲锋衣的年轻人激动地拍打着桌子,大声抱怨:“我挂的是专家号,却等了整整40分钟还未能就诊!”一时间,诊室里充满了紧张气氛。张姐迅速走过去,先是对医生示意了一下,然后转过头对那位年轻人说:“请您看下电子屏幕,王主任刚刚处理了一位哮喘急性发作的病人,因此耽误了您的时间,真的很抱歉。不过,您有带来胸片吗?”护士已先行录入信息,待会儿医生调取影像资料将更加便捷,这样能节省约15分钟。若您时间紧迫导医的专业,我可以帮您咨询一下隔壁诊室李医生的号源。三分钟后,那位拿着改期单的年轻人离开时,还特意转过头道了声“谢谢”。
去医院时,常能听到有人抱怨流程复杂,但看到张姐胸牌上磨得发亮的“导医”二字,我突然领悟到,专业的导医其实就像一个隐形的指挥官。她们心中牢记着医院的布局,脑中储存着各科室的操作秘诀,甚至连不同检查设备的运行高峰期都了如指掌。下次你若在医院里感到困惑,不妨先去询问那位身穿红色马甲的导医,她们或许早已找到了让你烦恼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对了,如果你也目睹过导医的出色表现,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同时别忘了为那些默默付出的她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