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与小林,一位在三甲医院担任导医的朋友共进晚餐,她刚落座便深深地叹了口气,说:“终于能安安心心地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饭菜了。”我注意到她眼下的黑眼圈,这才意识到这俩月她经历了一场艰苦的战斗。今天,就借她的经历,我们来谈谈导医这个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许多学问的职位,或许下次你去医院时,就能更加理解这些“活地图”所面临的困难。
导医需要哪些专业技能
小林在医院一楼大厅坚守了三年,日复一日地接待着成百上千的咨询者。医院的基础布局她早已烂熟于心,诸如“内科楼在三楼,往东侧走,上楼梯后右转,第二间就是专家诊室”这样的指示,她每天能重复数十次。单会指引道路还远远不够,上个月有一位老人捂着肚子蹲在路边,她迅速判断出这是急性腹痛,立刻推来轮椅带他走绿色通道。后来医生表示,如果再晚半个钟头,可能就会发生肠穿孔。她说:“这行当不仅要求反应迅速,更要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说着,她一边给茶杯续水,一边注意到杯壁上印有医院的紧急联系方式。
导医如何应对突发状况
小林最烦恼的是遇到情绪激动的病人。记得月初广州那场暴雨,众多外地患者纷纷前来就诊,可不幸的是,他们的火车硬座票被水淹没,原本预约的专家号眼看着要失效。当时咨询台前人山人海,有人甚至拍桌子指责我们故意刁难。小林立刻启动了应急预案,一边紧急联系门诊办公室,请求开通线上改号服务,一边通过医院广播不断播放相关通知。提及此事,她不禁笑出声来:“那天我的嗓子都喊得沙哑了,之后后勤的大叔特意送来了一盒润喉糖导医的岗位技能,他告诉我,听我播报新闻时,他的紧张程度甚至超过了中央气象台同时发布三个预警信息的时候。”
导医怎样做好医患沟通
上月,医院添置了新型的自助挂号设备,许多年长的患者对此感到不熟悉。小林便自掏腰包制作了一张图文并茂的指南卡片,卡片上不仅详细展示了操作步骤,还印有她的联系方式。记得有一次,我在值班时接到刘阿姨的电话导医的岗位技能,她询问血糖仪的使用方法。我在电话中耐心指导了大约20分钟,后来刘阿姨特意送来了一袋她自家种的橘子,并表示我的讲解比她的儿女还要清晰易懂。有时候也会感到心酸,上周一位年轻人因为等得太久,就指着她说:“你不过就是个引路人罢了,干嘛那么得意?”小林当时眼眶都红了,但她还是忍着性子帮他找到了检查结果。后来,那人的家属来道歉,解释说小伙子刚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心情很糟糕。其实我们都知道,大家来医院本就带着怒气,我们得成为那个平息怒火的人。
导医的服务礼仪有哪些
医院每月都会进行服务评价,小林总能获得优秀评价。她的诀窍在于懂得倾听言外之意:穿着考究的人往往担忧隐私问题,提出各种要求的大多是无证倒卖门票的人。提及黄牛,她忽然放低音量说:上个月协助同事抓捕了一个倒卖牙科专家号的黄牛,那家伙假装是病人家属,但在描述病史时漏洞百出。如今我们具备了敏锐的洞察力,正如房主任在最近那番哽咽的呼吁中所言,大家需严守购票的第一关,这样才能让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用餐结束后结账时,小林的手机突然响起,原来是科室的护士长来电,告知明天将有新员工入职并进行培训,希望她能去分享一些沟通的技巧。她说:“你看,光是自己会做还不够,还得把经验传授给后人。”说着,她从椅背上取下那件挂在身上的白大褂,衣兜里露出了患者赠送的锦旗一角,上面绣着“白衣天使,导引春风”八个字。离开饭馆,雨再次开始下,她举起伞,艰难地朝着公交站走去,背后在闪烁的霓虹灯下拉出长长的影子,宛如一座不畏风雨的城市灯塔。
每个职业背后都隐藏着鲜为人知的技巧,导医就如同医院中的微小血管,虽不显眼却连接着病患与康复的期盼。若你下次踏入医院,不妨向他们道一声感谢,因为这些每天站立8小时的人们,正以他们的专业与耐心,为我们探寻健康的道路。若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别忘了点赞和收藏,同时也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在医院里遇到的那些温馨的导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