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许多家长都在为孩子的入学事宜感到烦恼,特别是那些新晋父母,面对幼儿园的报名、体检以及疫苗接种等一系列手续,常常感到困惑不解。我的一位朋友小林在社区医院担任导医已有三年,近两个月来,她每天都要接待那些焦虑不安的家长们。她经常说:“如今带孩子来看病,就像是走迷宫一般,家长们焦急万分,而我们工作人员的心情也更为急切。”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她的经历,来了解一下导医的工作内容,或许能帮助大家在下次带娃就医时避免走弯路。
娃儿生病挂不上号?导医帮你“抢时间”
小林上完夜班不久,五点刚过,就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吵醒了。一位老奶奶怀里抱着发高烧的孙女,慌忙跑进门诊大厅,带着哭腔说道:“孩子体温升到了39度,网上的预约号全没有了,这可怎么办?”
小林轻轻触摸了孩子的额头,随后又查看了口腔,发现扁桃体已经出现了化脓。她一边轻声安慰着老人,一边迅速走向护士台,调取了儿科急诊预留的号码,“我们医院每天都会预留10个急诊机动号,对于这种伴有高热和感染的症状,完全符合优先就诊的标准。”测量生命体征、办理挂号等手续,整个过程用时不超过十五分钟,孩子便顺利被送入了诊室。
实际上,许多家长并不了解,急诊并非仅仅是‘挂号机的候补’。小林曾告诉我,每天早上八点,导医会依据专科医生的出诊安排,更新“日间加急号”的名单。对于儿童高热、成人急性腹痛这类紧急病症,只需经过导医的评估,就能获得优先处理,这比排队抢号要快捷多了。
检查单像“天书”?导医是你的“翻译官”
上个月,王妈妈带着幼儿园的体检报告,坐在城西的家中,面对一叠厚厚的化验单,她的眉头紧锁:“医生提到孩子贫血,建议检查微量元素。但单子上锌、铁、钙的数值波动不定,我到底该从哪一项开始补充?”
小林接过单子,手指着“血清铁蛋白”那一项,解释道:“儿童贫血大多是因为缺铁引起的,你看这个指标已经低于10μg/L了导医工作职责及内容,所以需要先补充铁质。不过,钙片和铁剂不能同时服用,至少要间隔两小时,否则会影响铁的吸收。”接着,她带着王妈妈来到药房窗口,特地叮嘱药师将补铁剂换成“草莓味滴剂”,因为“幼儿园的孩子通常吞不下片剂,将滴剂混入酸奶中饮用,这样孩子就不会感到难受了。”
小林最关心的,是最近家长圈中流传的关于“育儿补贴”的传闻——声称扫描二维码就能领取3000元的儿童营养券,很多老人差点就点击了链接而上当受骗。于是,她在导医台贴出了一张警示标语:“如果收到‘领取补贴’或‘更改体检时间’的短信,请不要急于点击!我们医院只会通过公众号或现场公告来发布信息,如果您有任何疑问,随时可以来咨询我们,这比在家长群里传播谣言要可靠得多。”
流程跑断腿?导医教你“抄近路”
上周一早晨交通高峰时段,小林碰到了一位手忙脚乱的父亲,他一边抱着刚刚停止抽搐、恢复意识的孩子,一边手拿CT检查报告片子赶往二楼的放射科,而手中的水杯不慎洒落,地上都是水迹。
实际上,门诊楼的每一层都设有“爱心服务站”。小林一边说着,一边放下手中的活儿,将片子小心地放入防辐射袋中,随后又推来了一辆轮椅。他指导道:“请将孩子安置在轮椅上,我将引导您通过员工专用通道上到二楼,这样比乘坐直梯要节省大约10分钟的时间。另外,三楼化验科门口有免费的温水供应,别忘了给孩子多喝点水。”
她告诉我,导医台准备了十几件“秘密装备”:轮椅、雨伞、充电宝,甚至还有婴儿车——就在前两天,下起了大雨,她就用婴儿车将没带伞的家长和孩子送到了地铁站,“他们来医院是为了治病,不是来‘闯关’的,我们多走一步,他们就能少受点雨淋。”
导医不是“活地图”,是你的“就医管家”
前几日,社区群里有人提及“导医即是引路者”,小林看到这话不禁微微苦笑。当天中午,她刚匆忙吃完几口饭,紧接着便接到住院部的来电:一位糖尿病患者的家属不慎将胰岛素遗忘在了家中导医工作职责及内容,家属需返回老家去取,而这需要三个小时的时间,而患者下午却急需用药。
小林赶紧拨通药房的电话,却得知该品牌胰岛素正巧售罄。她突然想起邻近的三甲医院可能还有存货,于是让家属记下患者的病历号码,自己骑着共享单车穿梭两个街区,仅用二十分钟便将药物取回。其实这并非她的职责范围,但看到患者注射后血糖逐渐恢复正常,她心里比吃了顿热饭还要满足。
小林每天上班的首要任务,便是发布“科室最新动态”:儿科诊室已迁至3楼,皮肤科周日增设了午间门诊,B超室新设了“孕晚期优先通道”……这些信息既会显示在大厅的显示屏上,也会通过广播循环播放。她表示:“导医如同医院的‘神经系统’,信息传递迅速,患者就能减少一些痛苦。”
若你日后前往医院,留意到身着天蓝色背心、胸前佩戴“咨询指引”标识的工作人员,不妨多问一声——他们手中持有的不仅是科室分布图,更蕴含着助你节省时间和精力的“就医秘籍”。若你觉得这些建议有所帮助,不妨点赞并转发给家中长辈或孩童,或许在下一次就医时,你将少走许多冤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