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朋友们最近都在感叹,今年夏天雨水特别多,情绪也跟着沉重。尤其是最近那场暴雨,据说是有史以来第五个最强的,导致很多人出行不便,就连去医院这种紧急事情也变得十分困难。我的一位朋友小林的经历,让我对导医导诊服务有了全新的认识。如果你在大城市里为看病而烦恼,或许能从小林的故事中找到一些启示。
小林在天河区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运营工作,日复一日,要么是盯着数据,要么是追逐项目,焦虑的情绪让他头发大把大把地掉落。上个月,暴雨过后,他的母亲从老家来到广州复查身体导医导诊服务,原本打算挂三甲医院的专家号,然而当天雨势异常猛烈,地铁临时停运,等到他们历经周折赶到医院时,专家号早已被挂满。老人看着门诊大厅里人山人海,瞬间感到头晕目眩。
异地就医怎么快速挂号?
小林遇到了首个挑战。他在医院的自助机前忙碌了许久,预约界面频繁跳动,要么显示号源在等待,要么科室选择不匹配。最终,一位身穿红马甲的导医小姐姐主动走过来,了解了他的情况。她一边帮他调整到了第二天的复查号导医导诊服务,一边提醒说:“下次您应该提前通过医院的官方APP进行挂号。不过,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要在异地就医,需要先进行备案。我可以教您如何在医保局的小程序上进行操作。”那天,小林才意识到,导医的工作远不止于指引路线,他们还能协助外地人士理顺医保的相关手续。若非如此,仅是备案的程序就足以让他疲于奔命。
暴雨天看病怎样少淋雨?
次日,他们吸取了教训,提前与医院的导诊人员取得联系,告知了预计到达的时间。令人惊喜的是,导医人员直接为他们提供了“一对一接送”服务——在医院侧门的便民雨棚里等候,接过事先准备好的病历本,引领他们穿过内部通道直达诊室,整个过程中,他们身上竟然没有沾到一滴雨。前一天,他们仅是从门诊楼门口走到采血处,便被飘来的雨水淋湿了大半条裤子,老人甚至险些在湿滑的走廊上摔倒。小林不禁感慨,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远比单纯的“快看医生”来得更加温暖人心。
医生给开了检查单,可紧接着又出现了新情况:CT检查得预约到三天之后。然而,老人家的心却急切地想要回老家去种地。小林原本打算找黄牛多付些钱来插队,但突然想起了不久前房主任那含泪的呼吁,劝告大家别买黄牛票,这让他犹豫了,心中生出了退缩的念头。导医察觉到他的困境,便拿出排班表说道:“今下午住院部有一台设备是闲置的,我已经安排了优先为老年人进行检查,您现在可以去缴费,半小时后在一楼CT室门口等候即可。”原来医院里确实设有专为特殊人群设置的绿色通道,只是之前他们并未被告知。
完成最后的检查后,导医还贴心地提出了一节省费用的建议:“报告要等到明天才能拿到,您给我留个邮箱,我会打印出来寄给您。您早点订好返程的车票,以免耽误行程。”看着导诊台后那张口罩遮住大半的脸,小林忽然想起了三天前在网上发的牢骚,“大医院的看病就像打仗”。现在他才恍然大悟,原来并不是医疗服务本身不好,而是自己没有找到那个能指引方向的“引路人”。
小林将导医导诊服务推荐给了身边的宝妈和程序员朋友们——宝妈们带娃看病时常感到手忙脚乱,程序员们加班熬夜挂急诊时常常感到困惑。他经常说,大城市的医疗资源就像一个迷宫,而导医就像是拿着地图的人,不仅能帮你避免走弯路,更在你最焦虑的时刻,递给你一把遮雨的伞、一杯温水,让原本冰冷的就医过程,增添了一份人情味。若你同样面临家人需异地治疗的问题,抑或是常常在医院中感到迷茫,那么下次不妨多留心一下诊室门前的导诊处。或许那些你本以为难以解决的困扰,其实已有专业人士在那里静候你的询问。觉得内容有帮助,不妨点赞支持,并将信息转发给家中年长的亲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