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和医生朋友小李闲谈,说到他们医院最近遇到医疗器械更新的难题。浦城县妇幼保健院是当地重要的妇幼单位,前段时间准备进行一批医疗设备的采购和招标。
妇幼保健院设备老化更新迫在眉睫
小李跟我讲,院子里那些超声波和胎儿心跳监测的仪器,已经用了好几年,毛病不断。特别是上个星期,一台心电图监测设备在看病的时候突然停了,害得医生护士们都吓出了一身冷汗。这些设备太旧了,严重拖慢了工作进度,必须赶紧想办法更新了。
医疗器械招标流程繁琐难操作
本来以为设备换新时,能弄到我们迫切需要的母婴专用B超和新生儿黄疸治疗仪浦城县妇幼保健院医疗器械招标浦城县妇幼保健院医疗器械招标,结果小李叹息,说没想到招标环节出了不少麻烦。先是预算审批没通过,紧接着供应商的门槛设得很高,他们医院负责买东西的人,每天都要干到深夜。
这让我联想到近期新闻报道的医疗领域竞争很猛烈,许多企业都在变动售价方案。小李也讲过,他们在评估供应商时察觉,确实有企业报价比原本低了百分之二十上下,或许意图在销售清淡时段争取订单。
小李又讲起一件事,说最近挺有意思的,有个卖东西的人报的标书里面,附带的图片是个样子跟iPhone17Pro充电宝很像的物件,明显是个做工很差的仿制品。
医护人员建议多次被否决
小李感到很沮丧,因为他和同事们提供的专业意见,经常得不到重视。比如说,他曾经建议买一种自带消毒功能的新型婴儿床,这样对生产妇女更安全,可是在采购评估环节,这个提议立刻被拒绝了,给出的解释是资金不足。
谈到职业不被重视的问题,我忽然记起一个关于"刚入行的医务工作者打算改行"的社会新闻。周围很多从事医疗工作的人都在诉说工作负担沉重、薪酬微薄的现实,选择离开本行业谋求其他出路的人也确实在增加。
最终方案综合考虑多方因素
幸运的是,在历时一个多月的不断修改后,浦城县妇幼保健院最终确定了所需设备的详细目录,依据实际使用情况和品质要求,挑选了性价比突出的国产厂商产品,并且还预留了部分资金来保障关键设备的周期性检修。
我们妇产科现在配备了更新的胎心监测装置,小李感到很满意,这个新仪器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测量结果也更加精确,因此诊疗数量增加了三分之一。
谈及此事,我忽然记起前些日子陪亲人乘坐高铁时目睹的一对夫妇,他们带着三个孩子,因需补缴车票而陷入窘境。同理,医院方面,既要满足病患的种种诉求,又须顾及日常运作的开销,着实不易。
最后,小李表示,这次医疗器械招标让他领悟到,医院采购并非只比拼价格,而需兼顾品质与成本,寻求最优结合,同时要关注医护人员最真实的需要,严格把控每个环节的品质。
医院在选购医疗器械时,应当把哪些方面放在首位?欢迎各位在下方讨论区,陈述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