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询问,若是咱们普通人最近心情不佳,或是总感觉心里闷闷的,是否应该去医院就诊?挂号是否方便?这样的治疗对病情是否有益?作为家人,我们又该如何提供帮助?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我发小老胡最近的一段经历。他目前在东城区的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运营工作,就在今年夏天,那段时间他确实非常烦恼。气温高得让人心慌意乱,公司项目又催得急,常常需要加班加点赶工作。于是,他索性就在公司过夜,没料到不久后,他竟然出现了问题。
心理危机如何科学干预?
七月初,北京的白天温度猛增,一度高达40度。那天傍晚,老胡在公司连轴转,连续工作了72小时,情绪失控,猛地砸了电脑,场面顿时让团队惊慌失措。HR急忙联系了他的妻子,然而老胡却将自己反锁在会议室,口中不断念叨“数据无法运行”。他的妻子焦急得泪流满面,家中还有个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需要照顾。
老胡的媳妇忽然想起了社区之前发放的宣传资料,于是急忙在网络上搜索“北京市东城区精神卫生保健院”的信息,并按照宣传册上的24小时急诊电话拨了过去。结果让人惊讶,仅仅不到15分钟,救护车就停在了他们公司的楼下。抵达医院后,导诊台的护士根据老胡当时的状况,迅速为他安排了绿色通道进行问诊。
为王胡进行诊断的是王建宁医师。医师首先详细询问了王胡的工作节奏,并特别查阅了他手机中记录工作待办事项的备忘录。随后,医师说了一句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语:“人的大脑如同手机的存储空间,需要定期清理不必要的程序。” 王医师建议王胡住院观察三天,并且立刻协助他联系相关部门,启动了“心理危机干预专项资金”。
住院治疗可以走医保吗?
老胡住院的第三日王建宁 北京市东城区精神卫生保健院,学校通知家长,告知孩子所就读的幼儿园将可享受“免一年幼儿园保教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的政策。然而,老胡的妻子却无法感到喜悦,因为她得知精神类疾病的治疗费用可能无法获得报销。
出院结算时,医院的工作人员告知她,像焦虑这样的心理问题,住院费用可以报销七成。此外,王医生给老胡开的药物中,有三种药物属于医保乙类目录。综合来看,三天住院加上药物费用,他们自己只需支付不到800元。
家属如何参与治疗过程?
老胡出院的日子恰逢周六,王医生特地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为老胡进行了首次的家庭治疗。他向老胡及其妻子解释道:“家属相当于患者的‘情绪守护者’,需要学会辨认‘异常迹象’。” 王医生进一步举例说明,比如老胡开始频繁检查门窗是否上锁,或者突然对曾经热衷的钓鱼活动失去兴趣,这些行为都可能是情绪波动的先兆。
王医生建议老胡每周都来复诊,不过在北京8月份那几天大雨连连的时候,老胡并未按约定时间前往医院。于是,王医生的助手主动拨通了电话,商议将面对面咨询改为视频咨询。她还特别提醒老胡:“这就像给花儿浇水,不能只想起一次就浇一次。”除此之外,医院还为老胡安排了免费的团体治疗活动,其中聚集了许多和他一样因工作压力大而出现心理困扰的人。
这两个月,老胡养成了新习惯。每天晚饭后,他都会带着孩子去社区公园散步。那天,我遇见了他,注意到他手机壳上还保留着上个月从医院拿回的“情绪温度计”贴纸,上面印有“若连续两周睡眠质量不佳,请拨打010-XXXX”的字样。上个月王建宁 北京市东城区精神卫生保健院,幼儿园的老师召开了家长会。会上,老胡自发地走上讲台,分享了他的心得。他手里拿着王医生提供的“生活建议”,感慨地说:“以前,我总认为升职和加薪才是真正的成功。但现在,我觉得,每天在孩子睡前给他们讲一个笑话,这比任何事情都更有意义。”
若你身旁也有像老胡那样,因生活琐事而感到压力重重的人,切莫忘记,北京市东城区设有专业的心理援助服务。若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不妨点赞、留言并转发给那些需要帮助的朋友,同时也不妨将相关机构发布的心理健康科普内容收藏并关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