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黄冈的县妇幼保健院,李院长近期常常对着报表唉声叹气。他是一位拥有15年基层妇幼工作经验的资深人员,"怎样提高转诊病人满足程度"这个难题,导致他在七月连续三个夜晚留在了办公室里。
基层督导计划有用吗?
上月县卫健委公布妇幼保健院基层督导计划,本院新生儿黄疸转诊案例里,有百分之十八的家长说没接到回访电话,李院长摘下老花镜,按着眉心,窗外蝉鸣让他烦躁,这些信息跟省级妇幼工作评估结果挂钩。
督导计划咋写才对症?
在市妇幼参加会议期间,王主任的发言让他恍然大悟,他说:"胖东来货车司机休息室之所以广受欢迎,关键在于把周到的服务落实到了每一个小环节。"李院长由此联想到自家医院的产后康复科,发现产妇盆底肌筛查的仪器几乎无人问津,这难道不正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难题吗?
督导查什么?实例参考
院办公室拟定的督导计划起初只有八项常规事项,李院长随后在空白位置添写了三项内容,分别是:产后恢复器械的每周维护记录,高危婴幼儿定期回访信息范本,以及助产人员产房交流用语要点。这些在武汉同济医院实习期间记录的要点,现在显然构成了行动方案中的核心要素。
咋让计划落地不走样?
八月初的督导启动会在门诊楼阶梯教室举行。李院长展示了一则关于"可可西里无人区出现一台机器藏羚羊"的消息妇幼保健院基层督导计划,大家因此发笑。这台机器羊的任务是采集环境信息,而他们的督导资料也有类似作用。他按照新版本将三十二个考核点分配给各个部门,规定每月十五日之前必须通过扫码汇报工作进展。
超声科张主任起初不赞成,觉得每天检查五十多个孕妇,哪有时间做这些记录。但推行了两个星期,规范记录胎儿NT值测量误差,结果上级医院的转诊退回数量减少了百分之十二。更没想到的是,儿科护士站自己想办法,在随访电话里加上了满意度评价的按钮,这个借鉴餐饮业经验的小方法,效果非常好。
国庆节来临前的检查汇报会上,统计资料表明妇女儿童乙肝预防效果增强到九十八点六,孕妇产后保健覆盖率增加了七个百分单位。尤其让李院长深受感动的是老病区送来的感谢函——张老太的孙女在基层医疗点做孕期检查时被贴了警示标签,检查人员当天晚上就联络安排了优先就诊路线,为这个出生时仅七十五天的女娃赢得了关键的救治时机。
这些转变使团队成员深切领悟到:确实有用的监督并非动辄发号施令,而是像武汉那些增设母婴设施的商场一样,把周到的照顾融入所有诊疗步骤中。院长办公室的窗台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六个部门递交的十一月改进计划,如同六尊待命发射的礼花,静候新一轮医疗水平提升的指令。不清楚你们那家医院,是否配备能处理实际困难的指导专家?欢迎留言交流心得,顺便订阅频道,共同关注那个县妇幼保健院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