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有人通过私信告诉我,他们家里的孩子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没有人能帮忙,自己都快坚持不下去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儿时玩伴大刘的故事,他是一家汽车修理店的老板。自从他加入了寿光妇幼保健院的康复交流群,整个人都充满了活力——在育儿这条路上,找到合适的团体比一个人孤军奋战要有效得多。
三月的一个周三下午,我正在大刘的汽修店更换轮胎,突然发现那个身高一米八的壮汉蹲在院子里,泪水横飞。那时,他的儿子小宇刚被医生诊断出发育迟缓,医生表示接下来三四年的时间内都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我一个粗人,哪里懂得这些..."话音未落,手机突然震动个不停。是他妻子在微信群里发了张截图,展示的是寿光妇幼保健院康复科新建立的互助群,里面有二十多位家长在互相交流心得:康复中心三楼上午人不多,别忘了给宝贝带上它最爱的火车玩具作为奖励。我翻看着,突然看到大刘猛地拍了拍大腿:这个群,简直比我的工具箱还实用。
康复训练怎么坚持下来?
加入群组的首月,大刘差点要放弃。小宇完成感统训练后痛哭流涕寿光妇幼保健院康复群,大刘的妻子整夜无法入睡,甚至半夜在群里发语音时声音都带着哭意。护士长李姐立刻回复了一条长达60秒的语音,提到她们科室的王医生的孩子曾经也接受过类似的训练,并且还附上了王医生抱着孩子进行蹲起训练的视频。群内瞬间活跃起来,家长们纷纷分享孩子成长的点,"瞧,汤圆以前连胳膊都抬不起来,现在却能举着小旗子走十米远。"大刘看着这些,心中的焦虑逐渐减轻,他笑着转向正在辅食机里搅拌南瓜糊的媳妇,调侃道:这哪里是家长群,分明是我们家长们的休息之地。
该在哪儿找靠谱康复知识?
上月我才了解到现今的妈妈们竞相拼搏。大刘向我展示了群里家长们的交流记录,其中一位家长将每日的康复训练细分为14个动作,并制作成了流程图。更有幼儿园老师特意分享了“游戏化训练法”。令人惊叹的是,一位IT爸爸甚至开发了打卡小程序,将“走平衡木”、“串珠子”等任务设计成了闯关游戏。大刘现在谈论的总是“前庭觉训练”和“本体感统合”,他对这些知识的了解程度,甚至超过了那些修车配方表。前些日子,市里举办了儿童康复知识的讲座,他们群里的人还特意包了一辆中巴车,大家一起去听课。这并非是内卷,而是这样的育儿伙伴们,才能更好地携手并进,走得更远。
上周六早晨寿光妇幼保健院康复群,大刘兴奋地发来了视频:四岁的小宇竟然能够扶着栏杆往返一次。视频拍摄的角度很清楚,是妈妈拿着手机悄悄拍摄的。画面中,群里有个叫念念奶奶的人,正在一旁鼓掌:咱家小宇进步真大,真是太棒了!那天,他们团队刚好完成了阶段性的评估,从康复中心出来,阳光将二十多个牵着孩子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最近常常听到有人抱怨做父母很焦虑,就连远嫁的媳妇生活情感也深受其害。其实,我们寿光人常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养孩子这条路如果能找到可靠的团队,再艰难的挑战也能变得容易应对。如果你也在育儿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不妨多向身边的“宝妈宝爸”请教,评论区里分享一下,你所在的城市有类似的互助小组吗?别忘了关注一下,下次咱们继续分享大刘和康复宝妈们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顺便分享到您的家庭群里,或许能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