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医疗领域工作多年,总有人关心公立医院的经济状况。前阵子,朋友老张在九江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担任行政主管,他跟我谈起他家亲戚在九江妇幼保健院的情况,让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九江妇幼孕产科室有多火?
老张大嫂年初在九江妇幼保健院生下第二个孩子,凌晨三点去急诊的时候,队伍排得老长。住院部38楼的母婴同室区,连过道都临时摆放了病床。主任医师表示,去年一年医院总共看诊的门诊病人超过180万九江妇幼保健院年收入,单单是顺产手术就完成了1.2万例,平均每天要处理三十多个新生婴儿。
妇幼保健院收入结构揭秘
老张讲,医院的主要进账并非来自分娩业务。大嫂住院期间,同病房有一位年龄偏大的女性生孩子,产检时发现了妊娠期血糖问题,仅孕期血糖检测和营养咨询就花费了四千多元。新生儿病房费用更高,早产婴儿使用的保温暖箱每天要两千元,重症监护室里的进口呼吸机启动就要五万元。这些特殊医疗服务和先进设备产生的利润,比一般诊疗科目的收入高出三倍以上。
社保新规对医院的影响
今年年初,社保新规开始执行,老张注意到医院缴费处变得非常拥挤。他表嫂结账时,医疗保险的报销额度比她第一次生小孩时增加了百分之八,自己需要承担的钱减少了2300元。根据医保部门提供的信息,这次增加的8700亿元保险资金里,有百分之十二被分配给了妇女和儿童医疗保健行业。医院行政部最近正在购买一套新的自动化收银设备,目的是为了配合医保政策的最新变化,实现即时报销的处理。
儿科成营收新增长点
上个月我去医院探望老张大嫂,看到儿科门诊新加了两个楼层。走廊上都是陪孩子做雾化的家长,护士台前的电子屏幕在滚动公布:过敏性鼻炎的医药费增加了百分之十五,儿童生长激素的套餐每个月要六千八百元。老张告诉我,现在家长们都愿意给孩子花钱,小儿眼科的OK镜每副一万二还是有人抢着买,康复科的语言训练每小时要三百八十元,报名表已经排到了明年三月。
医院扩建背后的经济账
离开医院大楼,望见诊疗室侧边正在兴建一座十八层高的妇女儿童医疗建筑。公告板上注明整体投资额达三亿五千万,打算增设生育诊疗部门和产后休养机构。老张掰着手指头估算:最高层的豪华坐月中心收费每月十二万,若三十个房间入住率保持六十,两年即可收支相抵。地下车库里正在安设电动车辆充电设备,据称是为了配合产科特别客户的专车运输业务。
现在终于搞清楚,为什么妇幼保健院总能率先配备最新的CT设备,门诊部也总是弥漫着若有若无的香气。医疗领域的水确实很深,不过,看到新生儿监护室里那些奋力求存的小宝宝九江妇幼保健院年收入,突然觉得这些数字背后,也寄托着许多家庭殷切的期盼。如果你身边恰好有在妇幼保健院工作的朋友,不妨观察下他们最近是否买了新车。觉得文章有用的话,欢迎点赞分享给更多准备生宝宝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