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帮朋友办理新生儿的医保事宜,特地去了新区的一家妇幼保健院。一踏入门诊大厅,便看到LED屏幕上不断播放着“一站式服务直抵病床”的口号。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半年前小林在老院生孩子时,因排队办理出生证明而遭遇的麻烦。于是,我忍不住与导诊台的护士多聊了几句。这一聊,我才发现,这家医院将口号中的承诺,实实在在落到了产妇的心里。
孕期产检要多少次?
去年冬天,我的闺蜜小林被诊断出怀孕了。当时她在一间私营企业担任行政工作,恰逢年底,全体员工都要加班。每次去做产检,她都得向组长软磨硬泡才能请到假。记得那常规的12周NT检查日,她特意提前调好了早上七点的闹钟,空腹赶到医院。然而,超声科已经排到了37号。候诊区里人声鼎沸,像极了菜市场,孕妇们一个接一个地挤在塑料椅上。走廊里,牛肉面的香味和消毒水的味道交织在一起。从抽血窗口到尿液检验科,仅有20米的距离妇幼保健院宣传标语,她却用了8分钟缓缓前行——手中的登记单已被汗水浸湿,留下了皱褶,那情景至今仍让她感到惊恐不已。
生孩子要花多少钱?
小林在孕期深受抑郁困扰,主要原因是费用问题让她倍感压力。她仔细核算过费用:糖耐测试要380元、无创DNA检测1800元、系统B超560元……而她在建档时充值的3000元就诊卡,仅仅三个月就花光了。有一次深夜在母婴群里浏览,看到其他城市的产妇分享账单,她才意识到许多检查项目价格并不固定。产房来临之际,她的丈夫仍旧在念叨“麻醉针能否打折”,然而正当宫缩达到高峰时,麻醉师推着工具车走来,柔声告知“公立医院无痛分娩的价格统一,经过医保报销后个人只需承担不到500元”,这话一出,小林忍不住哭出声来,其中一半原因是宫缩的疼痛,另一半则是感到有些委屈。
儿科就诊需要过夜排队吗?
出院后的第十个夜晚,孩子突然哭闹不停,整夜都没停歇。凌晨三点,孩子吃完奶后体温升高至37.8℃,全家顿时慌了手脚。丈夫立刻开车闯红灯直奔儿童医院,急诊楼挂号处早已人满为患。穿着睡衣的家长们手抱裹着棉被的孩子,宛如在春运期间奔波的异乡人。队伍中一位奶奶说,她的孙子发烧后出现抽搐,已辗转三家医院,却始终没有床位。后来我才明白,家附近的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竟然无需排队等候。护士站上那则写着“24小时接诊不推诿”的标语,并非仅仅是为了给检查组看的口号。
上个月我帮小林办理了孩子的疫苗接种档案,发现新区的妇幼保健院把所有的承诺事项都制作成了公示牌。在产科走廊里,"家属陪产减费用"的标语下方,贴有最新的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表;而在儿保科的"生长曲线监测0收费"的荧光牌旁边,小台灯照亮了护士们手绘的体重百分位曲线图。导诊台的小姑娘告诉我,院长每天都会检查标语是否到位。上周,有位孕妇提出了停车不便的问题。三天后,医院便与隔壁超市达成了免费停车的协议。如今,门诊楼的墙上又新增了一条标语:特殊产检可以预约错峰时间。
回家途中路过市场,发现有人在购买冰镇的西瓜。这让我想起了小林坐月子时经常提起的“要是孕期能少抽点血就好了”这句话。如今妇幼保健院宣传标语,医院已经开始了“血常规项目自动合并”的试点工作。在大屏幕上,那“减少30%检测采血”的字样在阳光下格外耀眼。或许,那些感人的标语并非只是华丽的辞藻,而是真的能让产妇在静脉输液时微笑着说“这针扎得真不疼”。觉得有帮助的宝妈记得点赞收藏,生娃路上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