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身旁有位在顶级妇幼保健院产房工作的友人,你或许能体会到她们手机里那个全天候不敢设置为静音的群聊是多么的沉甸甸。我的老同学林薇,她在上海的红房子妇幼保健院担任产科医生已有十年,上个月凌晨三点十八分,那通救命电话至今让她回忆起来仍会手心出汗。
凌晨三点的产科急诊
那天暴雨过后,医院走廊里弥漫着消毒液和汗水交融的气息。林薇刚刚完成了一例双胞胎的剖宫产手术,她身上那件白色的手术服背后已经凝结了盐霜。此时,护士站里的内线电话突然发出尖锐的叫声。"患者怀孕28周,胎盘位于中央且伴有大量出血,家属表示...表示在家已经失血两个小时了。"护士小陈的声音中带着明显的颤抖。推床上的孕妇已经昏迷,她的右腿持续出血,血迹蔓延至瓷砖缝隙——后来才得知,这位二胎母亲担心会耽误丈夫这个包工头的工期,强忍着剧痛,没有及时就医。
产房里的双重考题
产妇的脉搏跳动达到130次,血压读数是78/45!林主任,监护仪发出了警报声。在血管活性药物泵入时发出的嗡嗡声中,手术室里的无影灯亮得让人几乎无法睁开眼睛。医生缝合子宫下段的手突然停顿了一下——由于胎膜早破引起的感染,组织变得如同泡过水的纸张一般脆弱。家属的问题更为复杂:老家的公婆坚决要求顺产,认为这样对宝宝更好;而躺在隔壁观察室的丈夫,连签字时都紧紧攥着工地合同,不停地念叨着“能不能让她快点好,工期延误可是要花钱的”。林薇后来苦笑着说,每个产房实际上都像是一个小型的人间剧场,握着手术刀的手,同时还得握着调解矛盾的心。
术中偶然看到手机上弹出消息,告知那位33岁的笑容中带有梨涡的女演员不幸离世,我曾看过她的采访。手术室内无影灯下,止血钳悬停在半空中0.3秒,随即被监护仪发出的警报声拉回现实——在这,每一分钟都如同生死竞速。凌晨五点四十三分,那名体重三斤二两的早产女婴发出如同小猫般细弱的啼哭声,林薇只能依靠墙壁支撑,才没有摔倒在地。她甚至不知道手术服上的第三颗纽扣是什么时候脱落的。
秋老虎里的老黄牛
上周一我在医院楼下的咖啡店遇见了她,她身穿一件灰色的polo衫,领口处沾满了粉笔灰红房子妇幼保健院医生,特别显眼——原来她周末刚为社区做了关于女性宫颈筛查的健康讲座。记得上次你帮我查询高考分数线的那个事吗?那些散布谣言的家伙真让人恼火红房子妇幼保健院医生,"铁拉花被搅动得模糊不清,呈现出心形图案,"当时一位陪女儿来做产检的母亲焦急万分,高血压都犯了,紧紧握着我的手说,如果分数线真的上涨那么多,她的小孩要复读的话,她就不打算再生二胎了。网上随便一句话,就能让多少家庭跟着胡乱焦虑起来。
玻璃窗透进的阳光洒在她白大褂的铭牌上,形成一片片闪亮的反光。她说话时,无名指上还缠着胶布——那是三天前在给子痫患者插管时留下的牙印,至今未愈。作为这家三甲医院中少数几位坚守在临床一线的70后女医生,她常常戏称自己是“秋后的老黄牛”,然而,她却将每个秋冬季节高发的妊娠并发症手册,制作成扫码即可收听的音频,分享给孕妈妈们。分手的那一刻,她急匆匆地踏入门诊楼,肩上的挎包上,那个卡通造型的听诊器挂件随风轻轻摇晃,那画面,宛如二十年前初入职场时,眼中闪烁着光芒的少女。